奴圈占土地,使良田长满草,在良田上放牧是不对的,也知道,汉国要想长久,必须得与汉人和睦相处,最好汉化。
而要汉化,首要便是让匈奴人学会不在良田上放牧,还要懂得耕种。
所以他和他舅舅学习怎么耕种土地,也和教授他的汉人老师们学过水政。
凭着这些知识,刘乂顺利的进入水部,从一个被俘获的匈奴首领成为水部员外郎。
而他的任命似乎是一个信号,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陆续有已经任命的匈奴、氐族和羯族官员表现优异被提拔。
本来有匈奴人觉得刘乂只当了一个水部员外郎丢脸,这下不说话了,默认了刘乂留在洛阳。
赵含章也愿意帮助刘乂提高声望,让他掌控匈奴部落。
刘乂品格高尚,的确是匈奴部落实际掌权者的不二人选,有他在,匈奴汉化的进程也会顺利和快速一些。
不过,这种事急不得,细水长流,这种事她懂得的。
赵含章让刘乂以水部员外郎的身份回去,带领匈奴人清理平阳郡一带的黄河淤泥。
这一次治水,赵含章大量使用了军队士兵,除了征役外,她还从国库中拨了一笔银子,专门给他们招工用的。
工钱,役丁和士兵们的粮草,修筑河堤,清淤使用的材料等,只黄河治理一项就拨去了三万石粮食和五百万钱,刚刚收上来的赋税到国库里短暂的停留了一下就被支出了。
这些钱都交到了傅庭涵手上,作为尚书令,他亲临黄河主持治河,目前人就住在黄河边上。
赵含章对此很看重,生怕底下有官员糊弄他,因此还把刚回京的赵信给派了出去,让他和范颖各带一部分御史去巡视河道。
“这一次巡视,除了保证拨下去的钱要用在刀刃下,保证治水将士、役丁们的利益外,你们还要做好治水普及工作,针对黄河两岸的植草木换赋税的方法,我便不在邸报上大肆宣传了,但我要黄河两岸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让他们都加入到治理黄河中来。”
赵信和范颖应下,拿了手令后各自去御史台选下属。
意外撞倒
建兴元年,晋国南北各地虽偶有小旱小涝,但都是阶段性的,本地就可克服,所以整体性算丰收的一年。
丰收啊,一年下来,夏收冬小麦之后就连续的播种和收获,大豆,黍,稷和稻谷。
黍就是大黄米,是五谷之一,但产量很低,赵含章考虑到产量的问题,分发种子时只分了小麦、大豆和稻谷,但民间自留种子也很多,尤其是贵族。
在远离洛阳和豫州的偏远之地,石磨未曾普及,麦饭和豆饭依旧是普通人的主食,而家境好一些的则偏向食用黍饭和米饭,所以种植黍的人也不少。
秋收之后,农民们留够今年要交的税,再留够家用,多余的就会拿到市场上贩卖,于是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谷物。
除了谷物,还有各类种子,比如菜种,麻种等。
赵含章就命令司农寺去市面上找各种种子培育起来,“除了麦、稻和豆,其他作物的种子你们也当研究一二,麦成熟之后的收获期很短,不论是我们中原一带种植的冬小麦,还是幽州和并州北部要种的春小麦,收获期都极容易遇到风雨。”
“成熟的小麦一旦倒伏,那和颗粒无收也没多大区别了,而人力总有限,所以种植粮食要多种类,方能岔开收获时间。”
若一家三口十亩的麦子收割到运回家中需要十天,那二十亩就要二十天,时间周期太长,成熟的小麦很可能会遭受风雨倒伏,而且过熟的小麦会散落。
为了减少损失,分出一些地来,将收获时间岔开是最好的办法,如此,人力可以得到更合理的应用,也能略作修整。
黍和稷是很好的选择。
而且,稷可以酿酒。
看赵瑚就知道了,大家日子好过了,酒水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外,赵含章还道:“除了市面上的各种种子外,你们还当收集一些野外的种子。”
司农寺的博士疑惑:“野外的种子?”
“不错,野麦,野稻,野黍,性状相近的两条麦培育出来的麦种反而没有太大的改变,有时还会产生不好的病变,但性状相差很大的两条麦却可能培育出优良的麦种,新增加不一样的性状,”赵含章道:“我今年巡视洛阳周边的麦田时,发现有不少麦刚挂穗没多久就倒伏了,风雨不可控,那我们就要想办法加强麦的强韧,使其遭遇风雨而不倒。”
博士的眼睛噔的一下亮起来,“大将军的意思是,要我们现在的麦去和野外经历风雨而不倒的野麦交配,借一借他们的强韧?”
赵含章颔首,“不能一心只看麦穗的颗粒数,想着增产,而忽略了其他的性状。若能培育出强壮坚韧的麦种,使其不倒伏,这也是一种增产。除此外,还有抗旱,抗涝的种子,如此,百姓们将来可以根据各地情况不同而选择不同优点的麦种。”
“麦种如此,稻种亦是如此。”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