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节(2 / 3)

信给了李然,尝试询问李然的看法。

李然想着当初平丘之会,羊舌肸与韩起总算是帮过自己的人,也就给他想了个主意,教他如何旁敲侧击的去说服齐侯。

说起来,方法也很简单。李然只教叔向不必再去理会齐侯,只管去找晏子,也就是晏婴说事即可。这事委托他去跟齐侯说去,一定能成。

晏子,晏氏,名婴,字仲。乃后世为人所称道的齐国一代贤相。

之后,羊舌肸找到了晏婴,说明来意后,果然就如同李然所料,晏婴说动了齐侯,不日便可运粮前往卫国赈灾了。

要说这晏婴到底是怎么劝的,其实说辞倒也极为简单。

显而易见,齐国如果此番能够援助卫国,这不也是个能邀买到中原诸侯人心的好事吗?

而且,晋国以后肯定更加不太平。诸夏各邦如果还有其他事,再委托我们齐国处理,一而再,再而三的,人们心目中的霸主位置不也就易位了吗?

真正的霸主是用行动来表示的,而不是凭借武力,更不是靠一纸盟誓。

要说这些个大道理,其实稍微懂一点事理的人都能想明白。而这也是羊舌肸自信此行必成的根本原由。

但这事之所以在羊舌肸这里会卡住,说到底只是因为他是晋卿的身份罢了。

话都是那些话,但是说话的人不一样,时间点不一样,效果就是不一样。

而李然在这件事情上所起的作用,也就仅此而已。

再后来,李然便已在前往郑国的路上。

原本,这对他来讲,只不过是一件小事。但当他到了郑国之后,这才听说了祭氏居然也打算运一批粮食去卫国。

于是他就立刻反应了过来,倘若齐国的粮食先运抵了卫国,那祭氏的粮食还能卖得出去?

可是他之前并不知道祭氏会有这个主意,这可不就是个乌龙?

李然所谓的“失算”,其实也就是没有想到祭老宗主会想着贪这种财。

他在晋国绛内也算与祭先有过一面之缘,以貌取人这种事他虽不提倡,但有时候起码是可以起到一些辅助判断的作用。

当时他就觉得,祭先虽是个商人,但至少也是个相对正直高尚的商人。

所以他哪里会想到祭先会趁着卫国旱灾,打算发这种财呢?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他此番前来郑国,也是路过了卫国,亲眼所见卫国而今可谓是饿殍遍野,惨不忍睹。祭先若当真心怀宽广,仁义有度,是个在商言商,在理言理之人,那此番救济卫国的粮食绝对不该是运过去贩卖的。

此等行径,岂不是将卫国百姓的死活弃之不顾?郑国人是人,卫国人也是人,何以至此啊!

“没想到啊,没想到!祭宗主看似端正不阿,暗地里却是这样的人!真真的是个伪君子!”

孙武听完李然所言,这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当下便对祭先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可谓是好感俱无。

李然却急忙摆手示意他不要胡言,并道:

“祭氏此番运粮前往卫国贩卖究竟是谁的主意,我们尚且不明,万一不是老宗主的意思,那咱们岂不是怪错了好人?”

可谁知孙武却道:

“无论是谁人出的主意,他祭先既已同意,那便是坐实了!见恶而不拦,反之附行,十倍之恶!……哎,说到头来,苦了的还不是在卫国饥肠辘辘的黎民百姓?!”

话音落下,他脸上满是义愤填膺之色。

李然闻声见状,有些愕然,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先生这是……”

“没想到长卿如今也已有了这般的心系天下之胸怀。”

“而今诸侯对立,民众互相攀比。似长卿这般,能以他国百姓生死为考量的,属实难能可贵呀。”

李然这番佩服发自肺腑,并无半点虚言。

按理说,天下本该是一家。当年周武王分封诸侯,可不就是为了各国能够守望相助,天下一家亲?

但而今这时代,晋人看不上齐人,楚人看不起晋人,吴人看不上楚人。这种互相比来比去的思想,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

所以,大多数人面对类似卫国灾难的时候,民众层面上,也是看笑话的人居多,真正能够为卫国人的不幸而奔走呼号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所以,这一番高论,如今居然是出自像孙武这般身份的平民之口,自然很是令人感到新奇的。

“长卿高雅,李然自愧不如啊!”

李然想到此处,不由觉得羞愧,起身朝着孙武深躬身一揖,同时也对孙武顿是肃然起敬。

“先生!这可如何使得!”

“武胡言乱语,不知轻重,惊扰到了先生,还请先生莫怪。”

孙武也是随他一样,躬身而礼。

谁知李然将他扶起后,又语重心长道:

“今日长卿一语惊醒梦中人,犹如醍醐灌顶,好不畅快!”

“是啊,长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