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草小说>情欲小说>我在春秋不当王> 第20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8节(1 / 3)

再加上楚国这长达千里的补给线,所以这一来二去,时间久了,谁却还受得了?

而薳罢,薳泄这些个贵族出身之人,本来也就不精于战事。所以一通攻城下来,不但是寸功未得,反而是白白损失了不少楚人的性命。

楚王本以为启用这两个老家伙,能够安抚国内的一些守旧势力。可他哪里想得到,这两人居然会给他带来这么大的麻烦,现在楚军在前线进退两难,战事一度陷入困境之中。

而眼下随着战事的吃紧,国内的形势自然也就变得愈发的不容乐观了。

于是他不由大怒,当着群臣的面是大骂薳罢,薳泄这两个老匹夫。

幸亏伍举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这是楚王的一时气话,便急忙劝道:

“大王切莫动气啊,此时前线战事吃紧,大王乃一国之君,万不可失了方寸。”

这句话,可算是为楚王点明了津要。

薳罢,薳泄再不济,他们也是国内守旧势力的头牌,你楚王这么骂他们,让那些守旧的世袭勋贵们又情何以堪呢?

正如韩非子所云:明君不悬怒,悬怒则臣罪轻举以行计,则人主危。(译:明君不能以怒示人,或者是怒而不行,因为这样会让臣子更加轻举妄动并且暗地里想着怎么干掉国君,那国君就危险了)

又是季氏来搅局?

攻略朱方城的战事失利,楚王不由大怒。

然而在伍举的一番劝谏下,楚王也当即是明白了过来,这时候动怒显然是无济于事的,当下最为紧要的乃是如何攻下朱方城。

而这时,观从也进到殿内禀报,只见他含首促步上前,随后一个扑通的拜倒在地:

“拜见大王”

“免礼”

“谢大王!”

“卿来此,是有何要事禀告?”

“是!臣获悉,吴国这几日也是动作频频,接二连三的出兵袭扰我军的辎重。”

楚国攻打钟离,本就是要切断吴国与中原诸国的交通,并由此彻底断绝中原诸国对于吴国的支持。

所以,吴国能眼睁睁看着你楚国这么干?

诸樊死后,其弟余祭即位,也就是吴王寿梦的第二子。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吴王寿梦一共四子,他最喜欢乃是小儿子季札,所以原本是一直想把王位传给季札的。

然而季札这个人怎么说呢?

用一句十分伟光正的话来说: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世间最为令人痴迷的国君之位,在他眼里就如同粪土一般,他甚至是连看都不愿多看一眼的。

所以,其父临终前意欲传位于他,他托辞不受。

而先王诸樊本也早已有言在先,若他死,则传位于季扎,谁知季扎依旧是托辞不受。

而今刚刚即位的余祭,以及于十几年之后即位的夷昧,都曾相继是要传位于他,他却始终不受。

甚至直接要一拍屁股,归隐去了!

兄弟阋墙,争权夺位的戏码在华夏历史上数不胜数,但像季札一样几次三番的谦让王位的,确实极为少见。

而诸樊之后,之所以会传位于余祭,其实也就是想让余祭把王位继续传下去,直到传到季札手里才肯罢休。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以为季扎的做法是完全没由头的?

那倒也不是。

因为吴人自认为的开国鼻祖吴太伯(也称泰伯),传说当年就是为了谦让君位于自己的弟弟季历(也就是周文王姬昌之父)而一口气从陕西跑到了吴越。

所以,这倒也算得是一种家族传承美德了。

好,言归正传。

如今余祭即位为吴王,一听说楚国竟胆敢是千里奔袭,攻打钟离的主城,这是完全不把他这个新即位的吴王给当一回事啊!这谁能忍?

于是,在诸樊战死,国内士气极为低落之际,余祭选择了迂回作战的方法予以策应朱方城的守军。

诶,我吴国也不是傻的,你楚国现在势大是吧?那你们去打吧!我反正就跟在你后面时不时的戳你一下,就问你怕不怕?!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利用虚实来拖延敌人。

从这里便不难看出,吴王余祭与他兄长比起来,确实是不一样。他可算得是个聪明人,他并没有立即增援朱方城,而是以一种最为廉价,却又最为致命的方式来策应朱方城。

楚王一听,吴国在这当口居然还给自己添堵,顿时这气就又不打一处来,正又要勃然大怒,可谁知观从的话却还没说完。

“另外,臣这几日还得了可靠的情报,我军自攻打朱方城以来,包括鲁国的季氏,宋国的华氏在内的好几个外邦卿族,竟然都在一直暗中通过徐国,给钟离一线援以军械物资。”

“所以,我楚国之师实则乃是以区区五万人而抗三国,这委实是难于登天。”

前面已经说过,吴国正是借用钟离国这块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