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草小说>情欲小说>我在春秋不当王> 第39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0节(2 / 3)

是暗中急报于范鞅,而范鞅的答复,便是可趁此机会,直接杀了李然以绝后患。

赵午得了授意,便马上开始筹划。不过,鉴于李然的身份,他也不想就此惹上麻烦。于是,便想出了装扮成夷狄打劫的方式,将李然诛杀,届时再将此事嫁祸给夷狄。

并且,赵午在看到了韩不信率队前来,也基本是猜出了其用意。于是,他还故意是差人向韩不信“透露”了李然离开了邯郸后,下一处官驿的落脚处。

韩不信不知是计,便带着将士前往,却发现扑了个空。

韩不信见此情形,知道是中了调虎离山之计,暗觉不妙,于是,他又当即是带着百骑快速赶回了邯郸。所幸是及时赶到,并救下了李然。

为了不和邯郸赵氏起正面冲突,韩不信的这支部队也是刻意装扮了一番。

而赵午,自然也正不想背负杀害洛邑太史的罪名。所以。两边只一交手,便也都“十分知趣”的退走了。

只可惜,鸮翼却是为了救主而殒命。韩不信对此,亦是颇为遗憾。

李然强忍着悲愤之情,与韩不信是拱手作揖言道:

“将军本可置身事外,如今却要随在下前往郓邑,不知是否会给将军一族带来麻烦?”

韩不信听得此问,摆手道:

“太史放心,寡君曾是和六卿都订下过约定,‘君命大臣,始祸者死,载书在河’。而我韩氏于郓邑附近亦有城邑,我们韩氏要驻兵在郓邑自当无碍。而范鞅也绝没有理由因此而问罪于我们韩氏!”(译:国君和大臣定下命令,第一个作乱的人必须死,这是载书在河里的誓言。)

“反倒是此举,或还能隔绝范氏和季氏的勾连,所以,志父他才会让末将前来接应先生,想来志父那边,其实早都是已经有所考量了!”

的确,郓邑距离范氏的领地也不远,如果和季氏勾连,郓邑将会变得更加危险。但如果郓邑一旦驻扎着韩氏军队,那范氏如果想要挑起事端,就没那么容易了。

李然倒也认为此举确是不错,于是就和韩不信一起去往韩氏大营,与他所率来的军队是汇合一处。

随后,李然又就近是置办了一应棺椁礼器,想要将鸮翼入土为安。

但转念一想,还是决定将鸮翼葬在郓邑。

于是,李然又置办了些许的冰块,将鸮翼的尸身便被收敛到棺木中,下面再镇以冰块。用马车拉着,随着韩氏大军一起朝着郓邑而去。

李然每每回头望向棺木,心情都十分低落。而褚荡,纵是他身体恢复的极快,这时却也蔫了,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

孔丘游说齐侯

只不过,由于小邑的冰块极少,价格昂贵,取用极为不易。因此,后来还是韩不信差人去往自家附近的其他几处封邑,征调来了几车的冰块才够得一路所用。

只因韩不信也是听闻鸮翼乃是临危之时为主赴死,心中亦是极为敬佩,故而即便是花了大力气,也不惜要保全他的尸身。

而李然也是由衷感念韩不信的大义。

他们一路奔波暂且不提。

……

再说孔丘和子路在别过李然之后,便亦是启程前往了齐国。

到达临淄之后,孔丘则是直接先去拜访了当年自己的授业恩师——齐乐太师。

说起来,孔丘和乐太师确有师徒之名的。当年,孔丘拜访齐国,曾与乐太师交好,孔丘在乐太师处闻得《韶》音,诚心求教,学习期间是三月而不知肉味,此事至今亦广为齐人所乐道。

乐太师见得孔丘,亦知其心思,却对鲁侯之事是面露难色:

“丘啊,你之所求,老夫知晓,但是……恐怕你是要白走这一趟了。”

孔丘闻言,不由是叹息一声:

“丘自知人微言轻,但也实在是没有办法,唯有来此求助。寡君如今身悬孤城,危在旦夕,丘若是不尽力为之,寡君恐怕不仅是难以归国,更是连性命都保全。丘既授君恩,又岂能坐视不理?”

乐太师不由又是沉默了许久,这才开口道:

“仲尼,我可以向寡君荐你入朝觐见,但你最好听话听音,莫要主动提及此事!否则寡君一时不悦,再把公孙青也给调了回来,鲁侯的处境只会更为艰难!”

孔丘诚恳道:

“多谢尊师!”

于是,孔丘和子路在官驿住了一夜。次日,在早朝过后,君臣议会之时,乐太师提及孔丘求见。而齐侯杵臼一听孔仲尼之名,倒也不可谓不熟悉。

毕竟在这之前,他们之前就已经见了两次。

一次,乃是齐侯访鲁之时。

那一次,乃是孔丘刚为鲁昭公所器重之时。齐侯访鲁,便曾是以“秦穆公为何虽国小处辟,却能称霸?”为题,试问于孔子。而孔子彼时则对答如流,给齐侯杵臼是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见作者说)

而后一次,则是鲁侯稠出奔,孔子则又是代表鲁侯前来讨援,其举也可谓大义。

所以,齐侯杵臼很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