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4节(2 / 3)

了些,至多也是未尽臣道,论不上国贼之名吧?”徐庶对袁绍也没什么好的观感。

“眼下是没有,可你细想,一个能把吞并他人州郡看的比营救天子还重要的人,未来若是灭了曹操,不会成为第二个曹操吗?”

林墨辞色锋利,目光灼灼,端的一副忠臣帝党的做派,冷声道:“还有一件事不知元直知否,袁术兵败后曾向北国求援,袁绍怎么做的你知道吗?他竟然选择了接纳。

袁术可是篡逆称帝之人,袁绍如此行径,难道不是附逆吗?这等人,不算国贼吗?”

徐庶是何等样聪明的人,当然知道林墨说的句句在理。

真要细究起来,他也觉得袁绍要是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后,大概率是会跟袁术一样称帝。

而且,到了那个时候,可没人能阻挠的了他了。

思忖片刻,徐庶便朝着林墨拱手,“兰陵侯话里意思在下明白了,欲救天子,扫清寰宇,必先联曹抗袁,再行灭曹。

只不知温侯与兰陵侯需要在下如何做。”

看吧,这就是聪明人,一点就通,不需要太复杂的解释了。

“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军械更是取之不尽,便是与曹操联手,我们胜算也极低,而且,照我估计,他应该会派一队人兵出青州牵制我们,然后举大军从冀州南下猛攻兖州。

曹操若是败亡了,我们自然是唇亡齿寒。”

林墨说完,吕布直接从帅椅上站起,走到徐庶面前,双手搭在他的肩头,语重心长道:“所以,为了还政天子,为了中兴汉室,我们需要元直屈身前往北国,引为内应。”

徐庶心头一沉,虽说两军对垒,兵不厌诈,可诈降做卧底这种事对于心中有气节的徐庶有些难以接受。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评书喜欢说,诈降计是东吴擅用、曹魏偶用、蜀汉弃用,自诩正统的人多是看重气节,对于诈降会不屑。

二爷总骂东吴是鼠辈,这里就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林墨适时补充道:“此次入北国之人,不仅要才智过人,更要有为大汉忍辱负重之心,这等人才放眼天下能有几人,非是逼不得已,我们断不会向元直开口的啊。”

这与徐庶从小接受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不过在翁婿二人的配合下,他确实动摇了。

为救天子,为扶保正统,我辈中人屈膝又如何……

“我愿献身前往北国!”

短暂的考虑后,徐庶朝着吕布与林墨做了个揖,随后有些尴尬的说道:“可是,区区在下,如何能助温侯战胜袁绍啊?”

他是自认有些才华的,问题是北国士人想投靠袁绍的能从冀州排队到豫州来,远了不说,连郭嘉都在袁绍帐下做过事。

就名门声望而言,他还远不如郭嘉呢,寒门身份只身入北国,怕是连见都见不上。

“这一节元直尽可放心,允文早就为你安排妥当,只等你动身。”

见得徐庶已经答应,翁婿二人皆是松了口气。

这都能安排好?

徐庶当然知道这林允文的手段通天,借着那诗会占尽了便宜,当时也是看他这一身才华,才坚定了留下来的信心。

可他连这种事情都已提前做了部署,饶是聪明如徐庶也觉得有些发怵,“请兰陵侯示下。”

“你去河内找张扬。”

“张太守?”

林墨点了点头,“你去北国,他们可能瞧不上,可张太守去了,自是会有一定地位的。”

徐庶后退了一步,原来张扬也是你们的人……

随后,他混沌的脑子瞬间就清明了起来,妙啊,张扬是太守,当然会被重视,至少做也做出来给天下人看。

可他毕竟是武夫,有勇无谋,深入敌后无法联络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需要自己拿主意,这时候就需要一个谋士帮着出谋划策了。

这盘棋可不小,林允文的手段,还是一如诗会初见时那般惊人。

“张太守的手上还有两万多兵马,应该不会都带去北国,即便带过去也会被袁绍提防而充入各营,所以兰陵侯应该是准备让他以败兵姿态进入北国吧。”徐庶顺着林墨的思路往下猜。

“元直聪慧过人,确实如此。”

林墨给了一顶大帽子给徐庶带上,后者却面露犹疑,“最后一个担心,败兵姿态出现,以袁绍如今的实力,就算接纳也不会委以重任,如何破局?”

林墨露出一抹笑,“放心吧,应对之策我早已给了张太守,你人到了那头,他便可随时动身。”

连这都安排好了,徐庶哑然失笑,拱手道:“敬佩敬佩,兰陵侯这么一说,我倒是想立刻动身前往河内,倒要看看你的手腕如何让我与张太守在北国站稳脚跟。”

看林墨成竹在胸的表情,徐庶知道他不是在装腔作势,可是这里头的分寸拿捏真的太难了。

最基本的一点,过去后必须得到足够的地位,别的不说,至少要能参与议兵,光是这一点就万难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