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3节(1 / 3)

就算是在军营里,拉动几万人出击,不准备个大半天也无法落实到位。

用兵定将这方面还是老岳父直接发号施令的。

这一回是关乎大军成败,一战定乾坤,所以老岳父准备亲自上场,随行赵云、张绣和甘宁,考虑到粮草大营里本就有八千左右人把守,为了最短时间内得手,准备一口气出动两万大军,而且精锐全部随行,一个不留。

高顺则是带着剩下的四万人留守大营。

这样的安排林墨没有任何意见,在他的预判里,一旦粮草大营得手后,袁谭很有可能复刻袁绍的举动,弃粮草大营不顾,集中兵力猛攻大营,那可是十几万人,还有数不尽的精锐,四万人的防守压力会非常的大。

不过毕竟是以逸待劳,而且老岳父完成了烧粮壮举之后,也会回援,这一仗哪怕打个势均力敌,到最后北国军也会因为断粮不得不溃逃。

林墨唯一提出的一点要求就是,进攻粮草大营的时候,务必要留一支接应人马,万一出了什么状况,不至于被打个全军覆没。

曹性他们几个几欲请战,终究没敢开口,马夫哪来的资格请战?

……

袁军大寨里,文丑的五万大军要在今夜出寨,韩莒、赵睿的五万大军则是明天夜里出寨,算一起就是十万人离营了。

这样的动静是瞒不过人的,张杨和徐庶只是在大营里随意走动了一下就能看出各营人马忙碌的身影。

看这动静,徐庶更加坚信了心中的猜想。

“张太守来此作甚,明天夜里你没有军务,留在军帐里不要走动便好。”正在军营里巡防的袁谭看到张杨后有些意外。

“末将铭记公子的话,此番前来是因为末将的故友有一物想进献给公子。”张杨非常谦逊的作揖。

“何物?”原本准备离开的袁谭停下了脚步,目光落在了徐庶的身上。

“请公子到营帐一瞧便知究竟,此物定可助公子未来在战场之上声威更甚。”

“噢?”

徐庶的话确实把袁谭的胃口吊了起来,他挥了挥手,“前面带路,倒要看看是何等物件。”

听说吕布麾下的刘晔发明过霹雳车,林墨发明过曲辕犁、龙骨水车,难不成我也有幸得一利器。

如无允文,我等皆成冢中枯骨

徐庶是哪里人,甚至叫什么名字,袁谭都不知道,他只知道是一个跟着张杨从河内跑出来的儒士。

对了,身份是河内郡的治粟掾。

除此以外,对徐庶就没有更多的信息了。

毕竟,袁谭需要在意的是张杨,至于他手底下跟来的十几人,根本不屑多看一眼。

所以徐庶说有发明要献给袁谭的时候,袁谭心里是很诧异的。

而且他言之凿凿能助自己在战场上一振声威,听来这发明当是惊世骇俗了吧。

在营寨里七拐八弯之后,来到了张杨的大帐门口。

营帐门口,摆放着一个半人高的物件,那物件呈圆柱形,外表用薄纱笼罩,内里是竹篾编织的骨架,下方连接着一个竹篾编织的底框。

“这是何物?”袁谭第一次见到这种玩意,一脸茫然,看起来也不像农具,要说打仗用的,又没有利刃在周遭。

就这玩意能让他以后领兵在战场上大振声威,你怕是对大振声威有什么误解吧?

“禀公子,此物名唤天灯,点燃下方的油脂块后,不多时便可飞上天。”要说这玩意叫什么名字,徐庶是知道的,但不敢说。

因为林墨告诉他,这玩意叫允文灯,把名字告诉袁谭,很难让他不乱想呀。

“这玩意没有羽翼,怎么可能会飞呢。”袁谭围着天灯走了一圈,嗤笑着摇了摇头。

君莫欺我不识字,世间安能有此事。

“公子可否准许在下试验一番?”徐庶也不解释,笑盈盈的问道。

袁谭扬了扬额,旋即后退了几步。

徐庶唤来两名军士拉扯着用薄纱裹了好几层的灯身,底框虽是用竹篾编织,但技艺不俗,可做到滴水不漏,里面装的都是油脂,同时摆放了十几条灯芯。

只见徐庶将一条条灯芯点燃,时间慢慢推移,薄纱制成的灯身内部空气受热膨胀,形成了内外空气密度差异,不多时两名军士便觉得手中天灯隐隐有了一股向上起飞的势头。

“放手。”这玩意林墨也只是给徐庶演示过一次,当时还没飞起来呢就被林墨一把给扯了下来,现在他只能凭那点滴记忆做出判断。

所幸,结果并没有让他失望,这天灯虽是摇摇晃晃,到底还是飞了起来。

这一幕可把袁谭给看傻了眼,连早有心理准备的张杨都目瞪口呆。

周遭军士更是纷纷仰头,嘀咕道:“神物,神物啊,既无羽翼,又没绳索牵扯,竟然能飞起来。”

甚至有军士直接纳头就拜。

没办法,作为思想被禁锢到张角凭借着一则杜撰故事加几张黄符就能号令百万之众的时代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