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5节(2 / 3)

一箭把曹操门牙都给射掉两颗,除了能让阿瞒割须弃袍的马超外,能有几个把曹操逼的这般狼狈啊。

这个时期里,刘备对黄忠和魏延也是很客气的,但这种客气只是志在收拢人心而已,毕竟没有在战场上显威之前,注定了他们只能被关张两位万人敌的光环笼罩。

除此外,诸葛亮凭借着自己的人脉,刘琦公子的身份,刘备的皇叔之尊,对长沙、江夏的世家豪强一一拜访,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得到了不小的拥护和实实在在的好处。

粮草、金钱乃至于战马……

甚至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譬如到江夏访友的霍峻就被诸葛亮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踏踏实实的准备回南阳故里带着家族兵来投奔刘备了。

尽管,顶着长沙太守之名的是刘琦;

尽管,作为江夏太守的黄祖支持的也只是刘琦;

尽管,长沙城里所有的兵马效忠的还是刘琦。

可这并不影响刘备觉得是时候出来做点事了,因为事情走到今天这一步,刘琦的命运早就和自己绑定在了一起,是荣辱与共的关系。

更何况,他不是为了自己的私事,而是为了家国大业,他想出兵偷袭许昌,救回天子。

“大哥这个想法好哇,如今曹操与三姓家奴都去了北国,许昌空虚,率军奇袭必成!”张飞早就憋坏了,这些日子除了练兵还是练兵,听着有机会打仗,立刻就跳了出来赞同。

“此时曹军在并州、安丰两线作战,我只需五千精兵,三日内便可迎回天子。”关羽脸上古井无波,可眸子里的兴奋是藏不住的。

但,这件事仅两个弟弟支持显然是不行的,并且这话都不是说给他们俩听的,而是说给诸葛亮听的。

刘备不担心刘琦不答应,这个侄儿是懂大义的。

可他很清楚,想对外用兵,没有刘表的首肯,哪怕你长沙屯兵百万也别想有所动作。

平日里你们怎么招兵买马,刘表可以选择默认,但带离长沙那就成叛军了,这个名头谁也担不起。

诸葛亮摇了摇头,手持羽扇拱手道:“主公,若是刘景升有意建功,早该在中原大战前就动手了,何必等到今日。

莫说是中原了,如今孙策率兵在交州打的火热,吴巨还是刘景升钦点的太守,可他对此也是置若罔闻,没有援手之意,可见此事非人力能扭转,我们只能静待时机。”

意料之中的答案,却还是让刘备忍不住的失落。

他说的对,在中原大战前,自己就游说过刘表用兵了,可刘表一心养老,加上蔡家、蒯家阻拦,这事实在万难。

现在重新提出来,无非是寄希望于诸葛亮能有一些手段。

如今看来,依旧只能枯等,刘备有种生命在白白浪费的感觉。

“诶,许昌不过是一座空城而已,这样,让俺跟二哥率领三千人,借道江夏,昼伏夜行,必可神不知鬼不觉的杀入颍川。

等刘表、蔡瑁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天子已经来到了荆襄,他们还能拒绝不成?”

张飞的想法听来有些荒唐,但细想之下好像又确实有得手的机会,三千人不算多,加上都是夜行,又是从黄祖的地盘过,只要他配合,这事十有八九是能成的。

关羽和刘备对视一眼,然后都看向了诸葛亮。

“三将军不可小觑了蔡家在荆襄的眼线。”

诸葛亮笑着摆动羽扇,“别说是借道江夏奇袭许昌,我们的人离开长沙府蔡瑁就会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只怕还没有踏入江夏地头,刘景升的信使就会追上你们了。”

“军师,你是高看蔡瑁,还是小瞧俺们自己人了?”张飞有些不满的说道。

他们都承认,诸葛亮在拉拢世家这方面是有些能耐的,但军事才华嘛,恕我直言,得亮出来见识见识才能让我们服你。

“眼下我们还能在长沙立足,倘若真如三将军所言,刘景升一旦对主公猜疑便是给了蔡瑁驱逐我们的理由,即时莫说公子这太守之位不保,就连我等也会立刻失去眼前所有的一切。”诸葛亮很无奈的把实际情况抛出来。

刘备也不傻,当然知道其中要害,也相信蔡家的实力,毕竟现在可是在夺嫡,长沙的一举一动肯定会格外上心,只能叹了口气,“此事作罢。”

看着刘备一脸失落诸葛亮有些于心不忍,宽慰道:“主公,古今成大事者,除了尽人事外,更重要的是顺天意,不强求,不妄为。

时机未到要隐忍蛰伏,动心忍性,暗中积蓄力量,此为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诸葛亮的话,其实是充满了人生哲理的,甚至可以说是分析了诸多登顶人生巅峰的王者一生总结出来的。

大概是因为说出的话与年龄不符,又或者是因为提议被否决,总之关羽和张飞瞥向他的余光弥漫着鄙夷。

最后还是刘备捧场,笑着回道:“先生所言极是,眼下只是战机到了,时机却未到。”

人微言轻和一言九鼎,中间差了两个字,诸葛亮知道,那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