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节(1 / 3)

而且人才这件事都是长期投入的事情,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孩子中有几个人能成才,就对得起苏泽的投入了。

“我准备编写一本更简单通俗的启蒙书籍,这些日子若是城外有会雕版印刷的建阳流民,请陈兄帮我留意一下。”

陈朝源立刻说道:“苏兄放心,这个容易。”

建阳被倭寇攻破,很多有技术雕版工匠都从建阳逃亡出来,苏泽也想要乘机扩大印刷坊的人手。

苏泽又对林清材说道:“林兄,你们林家也有社学的吧?”

林清材点点头,社学和卫学也差不多,是家族内部办的私人学堂,一般都是开蒙为主。

林清材和他那个在县学做书吏的族兄林清远,都是在家族社学中开蒙的。

苏泽说道:“能请你接受过开蒙的族人担任养济院的塾师吗?”

林清材想了想说道:“我有一个族弟读了几年书,现在还在家中种地。”

苏泽说道:“我愿意出一个月一两银子的束脩,请他每日早上在养济院讲蒙学一个时辰。教材和笔墨都由我来提供。”

“月初和月中进城的时候,我也会去养济院给孩子讲课。”

林清材想了想,一两银子虽然不多,但是作为兼职也算是丰厚了。

自己这个族弟在家种田的时候也会读读书,去养济院教书也能蹭点笔墨纸砚用。

林清材说道:“那我和族弟说说,他应该会答应的。”

方若兰的动作很快,很快府衙就传来消息,愿意出资五十两修葺养济院。

南平城的养济院在西门通义坊附近,是一排低矮的破败房屋,有些房子都已经坍塌,只有门头和前面一进房子还保持完好,这是留给上官检查用的。

知府衙门出钱,白知县也从县衙公帑中挤出了三十两银子。

苏泽还是嫌不够,又找了天使投资人于二公子化缘二十两银子。

陈家三兄弟见过这些孩子的惨状,也凑了十两银子。

县衙刑房孙典史也知道了消息,也掏出了十两银子。

苏泽请愿修养济院的消息传来,这时候他作为县城名人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延平书院山长陈默群和他的好友拓湖先生各出二十两银子,府县和书院学生也集资二十两,再加上方若兰的私房钱,竟然凑足了靠近二百两银子。

苏泽又掏腰包贴够了二百两,将这笔钱捐献到府衙,方知府大笔一挥,又命令匠人在养济院修葺完成的时候刻下石碑,记录下今日重修养济院慷慨解囊的人员名单。

等到忙完了这一切,苏泽抬起头看到天上一轮明月,这才想起来今日是八月十五,正是那中秋佳节。

佳人偷菜?

中秋佳节,在明代已经成为非常隆重的官方节日了。

有传说当年朱元璋起义的时候,通过互相赠送月饼,约定起义的时间,所以从明代开始,出现了中秋节互赠月饼的习俗。

除了互相赠送月饼之外,拜月神也是中秋重要的仪式。

知府后宅中,方知府领着夫人和一儿一女拜了月神,然后一家人围在凉亭中一边喝酒一边赏月。

方若兰的弟弟才十岁不到,刚刚熬了一会儿就已经困了,李夫人给儿子披上披风,一家人继续坐在亭中赏月。

中秋还有熬岁的习惯,这一天熬夜守夜越久,就能越长寿。

这也是红楼梦中为什么老太君在大观园里中秋夜宴的原因。

小孩子容易疲乏,最后还是没能熬得住,小厮将儿子送回房间。

剩下的一家三口开始谈起了家常。

李夫人心情不错的说道:“兰儿你上次没来,我们曲艺社已经开始排《牡丹亭》了,这李通判家夫人还真的功夫,唱起来有模有样的!”

方若兰的嘴巴抽动一下,自己好好的诗社被母亲大人抢夺成了戏曲社,每次李夫人还都要拉着自己参加。

李夫人心情愉悦,最近她觉得排戏要比打马吊有意思多了。

方知府也很支持夫人的文化事业建设,夫人们聚在一起,也总能打听到各种消息,还能团结上下官员家属的交情。

方知府摸着胡子说道:“这苏泽确实有才,我将他的戏文寄给了同年,他也在回信中盛赞了苏泽的文采。”

李夫人叹息一声说道:“只可惜这苏泽不是个进士,若是个进士,倒是可以将兰儿许配给他。”

方若兰的耳朵立刻红了。

方知府没有注意到女儿的异状,而是又被李夫人这句话搞得血压高了。

“进士?你当进士是大白菜?苏泽这个年纪能中举人,就可以将兰儿许给他了!”

李夫人却还心有不甘的说道:“举人?我家兰儿就配许个举人吗?”

方知府说道:“进士?你见过几个二十岁的进士?伱莫不是要将兰儿留到三十岁再出嫁?就算是三十岁的进士,要娶的也是十几岁的女子啊!”

李夫人立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