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0节(1 / 3)

那些迫切要提升阶层的城市小产者,那些愿意读书的进步小商人,就是可以团结的。

而那些真正依附于大明这棵大树身上,或者说是依附于封建皇权之上的大家族,除了少数能够背叛自身阶层的精英之外,大部分都是最顽固反动的。

苏泽觉得这次和林清材的谈话受益匪浅,紧接着这些来县学上课的寒门子弟都到齐了。

确实和林清材说的那样,这次海瑞新招收的八名学生,像是林清材这种小家族出身的不多,反倒是南平县城的人更是重视子弟的教育。

比如这次八名学生中,就有一对兄弟是邵氏医馆的子弟。

邵氏医馆就是惠民药局黄提举说过的那家私人医馆。

邵家想办法脱了医籍,靠着给人看病也积累不少的钱财。

邵家兄弟名叫邵先学和邵先进,从名字就知道家族寄予的厚望。

两人都是家里请了塾师开蒙,今年刚刚满十六岁。

邵家听说海瑞办学后,第一批没敢把孩子送过来。

等到出了苏泽和陈朝源这样的优秀“毕业生”之后,邵家立刻将两兄弟送过来读书。

【县学讲学,“讲学”技能经验+9,lv3,108/300】

苏泽看着不断上涨的“讲学”技能经验,心中自然是非常的欣喜,更让他欣喜的是在讲完了一节课之后,苏泽还涨了“科举”技能经验。

这节课苏泽上的中规中矩,没有拿出他拿套私货。

看着这些年轻的脸庞,苏泽又将一部《古文观止》赠送给他们,任由他们在县学借阅誊抄。

浙江抗倭的局势依旧不明朗,失联了一段时间的俞大猷再次给长宁卫寄来信,林默珺让探亲回来的林显扬将信带给了苏泽。

上一次又吃了败仗,朝廷下旨斥责张经“畏战”,就差斥责张经养寇自重了。

接到旨意之后,张经知道如果再不打一场胜仗,那他这个总督也就当到头了。

朝廷升任胡宗宪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胡宗宪立刻推荐在青州抗倭的戚继光为将,调任浙江抗倭。

朝廷立刻准了胡宗宪的奏章,俞大猷在信中忧心忡忡,认为这是胡宗宪在和张经争夺抗倭的主导权,生怕江浙高层的斗争影响到抗倭。

胡宗宪这个人在明代历史上难以评价,他依附于严嵩,按照苏泽穿越前的时间线,为了争夺抗倭的主导权,诬杀了张经。

可是胡宗宪确实带兵平定了倭乱,重用俞大猷、戚继光,提携徐渭、文徵明等江南名士,定策平定海疆。

后来严嵩倒台之后,胡宗宪被清算死于狱中。

如今浙江又去了自己的老丈人方望海,估计要彻底乱成一团了。

朝廷的重点任务放在浙江上,两大倭寇首领汪直和徐峰也在浙江角力,这时候也是苏泽最好的苟且发育时光。

五月二十日,在福建读书人千呼万唤中,负责乡试的福建督学汪道昆终于抵达了福州府。

据说这位督学非常严厉,在巡视福州府学之后,当场就出题考府学生,当场就斥责了两名答题不好的学生,还斥退了一名滥竽充数的秀才,让福建学政取消了他的生员资格。

接下来这位督学大人要巡视诸县,这将整个福建的生员都吓得半死,特别是那些用歪门邪道通过童子试的考生,更是吓的不敢再去青楼,捧起书本在家好好读书。

南平城外的陋室亭中,延平府推官张思敬正在和几个府学生喝茶聊天。

黄时行点燃小炭炉,将红茶倒入壶中,然后等到小壶水开了之后,用小盏倒上,分给亭子中的众人。

张思敬喝了一口,有些受不了正山小种的浓烈茶香,放下茶盏说道:

“香远益清,方是君子之茶,此乃小人之茶也!”

听到张推官这么说,黄时行立刻砸掉茶壶说道:

“这是南平县突然流行的红茶,据说是因为今年清明多雨,茶庄没有阳光晒茶,将错就错制作出这等茶叶。本以为这茶汤鲜亮,听到张大人解惑,才知道这是小人之茶,不喝也罢!”

众人也纷纷砸掉了茶盏,表明了自己亲君子远小人的立场。

张思敬点点头,也是靠着黄时行等人的唱和,才让他从贬谪的痛苦中恢复过来。

张思敬自然知道黄时行这么溜须拍马是为了什么,他说道:

“我在京师的时候,和汪督学也有些交情,你们的文章我已经写了评语,寄给汪督学了。”

众人随即大喜,他们跟着张思敬,不就是为了今天吗?

说完了之后,张思敬又说道:

“南平县学风不正,那县学教谕海瑞私设学堂,让非生员入学。更有那秀才苏泽办报妖言惑众,公然刊售淫词浪曲,等汪督学到了,我也会仗义执言,断不可让这样的家伙参加乡试!”

张思敬也算是“爱憎分明,恨屋及乌”了,方望海升迁之后,他就气的不行。

可是朝廷刚刚启用方望海执行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