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1节(1 / 3)

李时珍大惊,继续放下目镜说道:“世间竟然有此神物!竟然能看见蛊虫!”

中医说的蛊虫,是一种无形无相之物,并不是具体的虫子。

但是李时珍竟然真的从显微镜中看到了活的尾蚴,这一切都让他大为震撼。

苏泽说道:“此物就是从钉螺中找到的,人在水中劳作的时候,尾蚴就会从皮肤钻入人体,然后在人体内繁殖,吸取人的养分。”

李时珍这下子是真的信了,他也相信苏泽是神医了,不是神医,谁能发现这小小的钉螺,竟然是蛊虫寄宿之所呢?

李时珍长长一拜说道:“泰州能有苏神医,当活人万千,这是天大的功德啊!”

李时珍又对显微镜爱不释手的说道:“苏神医师从何家?竟然有如此神物传承?”

苏泽说道:“此物名为显微镜,可见肉眼不见的细微之物。”

“还有,此物不是传承而来,而是苏某自己造的。”

李时珍惊讶的看着苏泽,这等神器,竟然不是古代传承的,而是苏泽自己造的?

实证医学

苏泽看向李时珍,这位年少从文,后来弃文从医的名医,竟然也有厚古薄今的想法。

不过这也不意外,古今中外这种想法也都是正常的,君不见金庸中就是越老的武功越厉害的设定。

苏泽坦然说道:“古人也是人,古书中讹误也很多,李神医难不成认为古书中的都是对的?”

李时珍一想,倒是也觉得苏泽说的在理。

他为了编写药典,也看不过不少古书,自然知道很多古代名医所写的也有讹误,而他要编写新的药典,自然也是为了勘正这些。

李时珍不自觉的点头。

苏泽又说道:“而且古人理论草创,往往也有不足的地方,今人能集合古代之所成,当然是今人的学问要优于古人。”

李时珍看向苏泽,其实这番理论在医家中倒是不新鲜,只是罕见有人提起来,原因是在儒家的文化氛围下,“崇古”本身就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

就算是王安石变法,也要先修《三经正义》,先用圣贤书来给自己背书,再进行改革。

苏泽自然明白李时珍不是抱残守缺的人,要不然他也不会放弃医官的铁饭碗,去编纂《本草纲目》。

苏泽说道:“其实无论是古今,都没有优劣之分,为医者最重要的还是求实。”

“求实?”

李时珍已经认识到苏泽确实有水平,对于他的理论也有了几分兴趣。

明代的中医,已经发展出“寒热”“伤寒”“五行”等多个派系,由尊崇《黄帝内经》的内经古法派,也有更推崇张仲景等更近代医家的新派。

李时珍算是博采众家之长,对于医家的各派都有所涉猎,可是他从没听说过“求实”派。

苏泽说道:“我这‘求实’一派,没有其他的理论,就是只有一条,实事求是。”

李时珍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苏泽继续说道:

“就说一味药物,能不能治病,看的不是五行寒热,看的也不是古书今文,只要能治好病,那这位药物就是对症。”

“若是这一味药物服之无用,无论这药材多么名贵,无论这药材在古书中吹的天花乱坠,这药对此病症无效,那就不能再入药了。”

李时珍倒是不惊讶,仔细想想苏泽说的也有道理,如果一味药确实对于缓解症状无效,那确实没有必要再放在药方中。

但是李时珍很快又说道:“不对啊,若是如此,医者不是和匠人一般,给人看病就如同对图做匠,这世间已经有的病症能解,若是新症要如何用药?若是疑难杂症如何用药?”

苏泽微微一笑,他说道:“这个自然,这实事求是说起来简单,实际上要做到是最难的。”

“要求实,那就要正本清源,要知道药为何能治病,要知道病从何来,病理如何,才能对症下药,而不是用所谓的寒热、五行、阴阳来配药。”

李时珍愣住了,苏泽这番话可以说是推翻了古中医的全部理论,这“求实派”真的是好大的口气!

苏泽继续说道:“就说这蛊病,就是由寄宿在钉螺中的尾蚴造成的,如果要治病,就要调养身体以药汤驱虫,如果要防治就要除钉杀虫,远离浑浊的脏水,饮用干净的开水。”

“这一切都是有形的实物,只要不被蛊虫入体,自然无病无灾了。”

李时珍连连点头,他又问道:“可是苏神医又是怎么发现这蛊虫的呢?”

李时珍问出了自己最大的问题。

他看向苏泽,如果这个问题苏泽只是说从书上看来的,又或者说师长所授,那他所谓的求实之学也不过是和其他学问一样,只是标新立异罢了。

这个问题没有难倒苏泽,他说道:

“我到了泰州之后,先发现大部分村里被这蛊虫感染的,基本上都是家中的壮劳力,也就是要下田劳动的人。”

李时珍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