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3节(1 / 2)

“我们儒门子弟,所求者不就是一个‘公’吗?”

“孔子周游诸国,求的是克己复礼,求的不就是一个‘公者之道’吗!”

“孟子倡义,所求的不就是‘公’义吗?”

“等到朱子说的就更加明白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从私德修公德。”

“吾辈要知行合一,要学习日用之道,就是要从将私心化公心。”

“既然这条路难走,我的办法是,不如反过来,以公心来练私心!”

“所谓,‘公’者千古!”

这句话一说,如同洪钟大吕一样,众人全部失神。

苏泽停顿了一下,这才说道:

“既然是修公心,那就不能在家里闭门造车的修,就要在众人中修。”

“所以我的方法是,先以众来修公德,再以公德修私德!”

苏泽在地上用树枝写了一个小篆的“众”字,然后说道:

“众,为三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众人中修公德,就是要以别人为师,学习大家的长处来补足自身,这是符合圣人之训的方法。”

这时候有人问道:“请问先生,这众德如何修?”

苏泽看到发言的是一个老樵夫,他笑着说道:“这位老先生问的好!众有众德,但是我们都是凡人,不可能像先圣那样生而有天下万民的公心的,所以我的办法是先以日用之道入手。”

这怎么又扯回了日用之道了?

众人看向苏泽,苏泽说道:

“请问诸位,我们平日里除了在家之外,做的最多的是什么?”

这时候七嘴八舌有人说道:“上工啊!”

“种田!”

“做买卖!”

苏泽等到众人说完,这才说道:“士农工商,我们平日除了在家之外,皆有所持之业,这就是日用之道,要修众德,那就要从自己做的事情入手。”

“比如这位老先生,樵夫们要樵采,大家就可以聚集在一起商议一下,樵夫的公德是什么。”

“农夫种田,在农闲的时候也可以聚集在一起,讨论农夫的公德是什么。”

“道德,本就是发乎于万民之心,谈不上什么高低贵贱的。”

“士大夫可以谈士德,商人也可以谈商德,工匠们也可以谈工德。”

“道,本就是越辩越明的嘛,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圣人著书立作了,大家以日用为基,聚而学习公德,再以公德化私德,这才是心斋先生说的‘人人如龙’!”

新学派,紫色被动

听到苏泽讲完,赵知府全身的汗都冒出来了。

他出冷汗的原因,恰恰是因为苏泽讲的实在是太好了!

原本苏泽说要在泰州讲学,赵知府只当是年轻人气盛,既然苏泽帮他安定了人心,又是同科方望海未来女婿,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可是等到苏泽讲完,作为读书人的赵知府全身酣畅淋漓,有一种朝闻道夕可死矣的豁然开朗感觉。

但是作为官员的赵知府却觉得冷汗淋漓,因为苏泽的理论太危险了!

寻求众道,如果农夫、樵夫、工匠、商人都聚集在一起,那官府还要怎么管理?

赵知府很清楚,如果是单独的百姓,官府是非常容易控制的。

可一旦百姓聚集在一起,那就是一股相当可怕的力量了。

苏泽这套理论如果真的在泰州泛滥开,日后他这个泰州知府面对的是什么?

赵知府硬着头皮站起来说道:

“敢问苏生,若是有人以聚众德为借口,聚啸山林为祸地方,要如何是好?”

赵知府也是不得已,如果他不表态,日后泰州府真的出了事情,他这个知府就要担责任了。

赵知府现在万分后悔,为什么要答应苏泽讲学的请求!

你一个举人,为什么学问这么好啊!

赵知府已经快要崩溃了,二十岁的进士不稀奇,但是二十岁的大儒实在是太罕见了。

大明朝是从来不缺天才的,但是大儒这东西,一个朝代也出不了几个,王阳明声名鹊起的时候也已经四十多岁了啊!

这也太不合理了!

赵知府必须要找到苏泽理论上的漏洞,要不然日后他的学说传播出去,不都成了他赵知府支持的了。

虽然赵知府不觉得苏泽这样的解元会造反,但是他的学问要是引导百姓造反了,自己也要受牵连啊!

苏泽笑着说道:

“府台大人多虑了啊!我所讲的众道德,恰恰是太祖所推行的!百姓聚众学习,也都是历代先贤们提倡的啊。”

赵知府都愣住了,太祖什么时候说过这种事情!

刚刚想要训斥苏泽信口开河。

苏泽说道:

“府台大人,可曾听过‘乡约’。”

赵知府愣住了。

苏泽也不管他,继续说道:

“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