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8节(1 / 3)

林良珺进入江西之后,一路上进展非常顺利。

江西的官军连飞龙军都剿不了,更不要说装备了鸟铳的福建新军了。

林良珺的福建新军第二旅,是目前火器化程度最高的部队。

林良珺写给苏泽的信上说,在刚刚进入江西的时候,他的第二旅只有一千人。

这还是在福建扩兵了一次的结果。

但是进入江西之后,第二旅急剧膨胀,迅速膨胀到了三千人。

按照苏泽的军制,一个旅满编是五千人,不过现在还是草创的时候,每个旅只有一千人。

但是每个旅的军官骨架都已经搭好了,所以只要能够迅速募兵,很快就能充实起来。

林良珺给苏泽的信中,只有两件事,要粮草和要枪弹。

苏泽已经将福建都能调集的粮食都送到江西了,但是面对急速膨胀的第二旅,苏泽依然十分的头疼。

好在今年的秋粮已经开始征收了,只要再稳住一段时间,就能保证第二旅的补给了。

只是不知道第二旅的士兵,能不能吃得惯红薯干和土豆泥了。

至于枪和弹药,苏泽在南平建造的铁矿和铸币厂已经改造成了兵工厂。

小尤公公返回了他在南平矿坑附近的铸币厂,已经开始着手改进枪管制造工艺了。

只不过如今的冶炼技术还是不够,还需要通过锻打来除去枪管中的杂质,才能保证枪管在长期使用中不炸膛。

不过经过小尤公公的改进,利用水力冲锤进行锻打预处理,再加上水力锤打的半机械化流程,如今整个工坊区每天能产二百杆鸟铳。

而使用弹簧燧石的无火绳的击发枪,因为弹簧产量的制约,目前一天也只能生产二十把,主要配发给军队中的神枪手和突击手使用。

除此之外,铅丸、药火、油纸等一系列的弹药配件,和标准化的军粮一起,都通过统一的渠道运往前线。

看到林良珺又是要粮食要武器的军情公文,苏泽的血压又上来了,这家伙离了火药就不能打仗了?看看人家第三旅的俞咨皋多好,带着戚家军扎进了漳州府之后,很快就打出了战果,而且从没有向苏泽要过武器。

张琏在历史上的农民军起义中,确实也属于比较拉的这一类。

或者说他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张琏就是被戚家军剿灭的,甚至要比在这个世界更早被剿灭。

在没有被苏泽改变的时间线上,戚继光在福建抗倭的时候,“顺手”就将张琏给灭了。

张琏的大本营在粤闽之间的山上,在福建南部的战事失败之后,张琏就在山上结寨自保。

但是这些山寨首尾相连,张琏手下又没有正经懂得打仗扎营的军事顾问,就被明军火烧连营,彻底将老巢烧了。

起义军伤亡惨重,遂率余部由云霄河引航出海,联合海上武装力量,继续对抗明朝。以后又辗转南下,夺占三佛齐岛(今苏门答腊)称帝,占有旧港、柔佛、马六甲等地,垦殖为渔,称番舶长,当地漳州人和泉州人及海外华裔移民均依附于他。

在这个被苏泽改变的历史时间线上,也发生了同样的结果。

在观察到了张琏山寨的布置之后,俞咨皋不愧是将门虎子,他是俞大猷亲手教导起来的,熟读兵书。

后来在苏泽麾下,又结合了苏泽的军事理论,发展出一套他自己的战法。

俞咨皋改进了鸳鸯阵,在增加了火器使用的基础上,简化了战阵的复杂性,让原本适合在开阔地区作战的鸳鸯阵更加适合在山区作战。

俞咨皋还提出要在远程范围就先打击敌人,争取先发制人的作战方针,强调侦查和前期战斗布置的重要性。

对苏泽来说,自己真的是捡到宝了。

要是在俞咨皋在原本那个历史时间线上,最终官至福建总兵,虽然不如他爹俞大猷的战功卓著,但是也一代名将了。

俞咨皋发现了飞龙军营寨的漏洞之后,亲自观测风向,带领精锐士兵杀进了飞龙军大营附近。

俞咨皋一边制造混乱,一边在骡子身上绑上酒瓶。

这些酒瓶都是泉州运来的高度酒,自从《天工开物》刊行以来,一些酒商已经能够贩售60度的白酒了。

这些白酒再经过提纯,就可以制造成80-90度的酒精。

苏泽收购了大量的白酒,提纯后送给俞咨皋。

俞咨皋将这些白酒和桐油混合后,给瓶子上塞上布条,然后驱赶骡子冲向飞龙军的营地,他则用引线控制引燃的时间,等到骡子群进入飞龙军的木质营寨之后,这才一把点燃了这些酒瓶!

巨大的爆炸造成了巨大的火球,瞬间淹没了这座营地。

而在风向的作用下,果然火灾迅速蔓延到了整个飞龙军的营寨。

张琏见到火势不可阻挡,只能带着亲信在云霄河乘船,准备逃亡南洋。

但是这次俞咨皋已经得到了苏泽的提醒,早就已经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