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0节(1 / 3)

元军一方的名将王保保,就集结了十万大军围困兰州,当时西征的明军大将常遇春病死,王保保差点攻下兰州。

后来徐达带兵西进,王保保继续西逃,兰州之围才解了。

不过兰州的城市也被严重破坏,几乎沦为一座废墟。

在洪武朝的时候,兰州一直很凋敝,一直等到建文登基之后,因为惧怕肃王勾结燕王朱棣,害怕他在甘州拥兵自重,就将肃王从甘州回迁到了兰州。

肃王迁到兰州之后,就用自己的钱开始疯狂建设兰州城。

如今的肃王府,是整个兰州城的中心地带,佛寺、道观、书院、工坊各种建筑围绕肃王府建设,历代肃王对于兰州的城市建设都不遗余力。

而陇右发生动乱,肃王也都会散尽家财号召士兵防御兰州,自从肃王东迁之后,兰州就从没有被攻陷过。

而当代肃王朱弼桄,自己又是爱好文学的人,在继承了肃王的王爵之后,就多次邀请读书人来兰州,大大加强了兰州的文化建设。

后来东南崛起,张居正开始号召各地兴办新式工坊,肃王朱弼桄也积极投资兴办工坊,给兰州带来了不少新的产业。

特别是兰州背靠着西域,羊毛资源非常的丰富,肃王朱弼桄还派人去学习了先进的棉毛纺织的技术。

在高务观的父亲高拱执政明廷的时候,就夸奖过兰州的羊毛制品业。

如今兰州的羊毛制品,畅销整个陇右地区,还会被商贩运送到西域贩卖。

高务观当年也曾经听父亲点评过,云南的黔国公府和兰州的肃王府,都将自己的封地当做是自己的地盘经营,他们的城市在边陲,如果和内地的那些藩王一样盘剥百姓,那早就已经绝嗣了。

正是这种自己建设自己家园的心态,历代肃王才会不断投入资金来建设兰州城,还会重金邀请读书人来兰州城讲学。

这一切都让熟读历史的高务观有些异样感。

等他见到了高耸坚固的兰州城,见到了繁华的城市后,这种异样感更加浓烈了。

不是说分封制度是落后的制度吗?

怎么分封了藩王的兰州,要比明廷官员控制的固原好这么多?

可同样是藩王,怎么在湖广、太原、西安,那些藩王就这么不当人呢?

在羌胡势力肆掠陇右的时候,兰州成了陇右最后的汉人城市,也成了威慑诸胡的汉人军事力量堡垒。

正是因为兰州城在,羌胡匪徒才不敢肆无忌惮的掠夺汉人的商队。

至于初代肃王坐镇的甘州,玉门关外的地盘明廷早就已经丢了,那边已经羌胡肆掠的地盘了,汉人商人根本不敢继续往西了。

一想到这里,高务观再次想到俞大猷说起的志向,要在西北重新树立汉人主导的秩序,要将这片被中原视为祸乱之源的土地,和汉唐一样纳入到汉家的体系中,永远终结草原民族轮番崛起的魔咒。

而火器,已经让俞大猷和高务观看到了希望!

汤显祖的诅咒

南京,僧道司的观政进士张云表自从他的顶头上司,达观和尚前往尼德兰之后,日子过得非常的惬意。

僧道司空缺的职位也相当多,张云表通过了观政进士考试之后,就成了僧道司实际上的负责人。

但是僧道司的事务并不繁重,大都督苏泽的对于礼仪性质的僧道事务并不在乎,而苏泽作为儒学大宗师,对于佛道的态度也比较疏远,所以僧道司的主要职责,就是监视天下的佛寺道观。

除此之外,就是各家佛寺道观主持的更迭,需要僧道司派人去考核确认,另外就是发放核验度牒,打击民间的淫祀。

张云表本身也不是一个特别上进的人,僧道司的事务自然有专门的官吏来处理,他每天的日子就是读一读佛经,看一看道藏,然后准时上下班。

在一众同年当中,张云表的日子是最舒服的。

今天张云表刚刚到衙门,刚刚泡上茶之后,就听到吏员的通报,铁路司的汤显祖上门拜访了。

张云表心中咯噔了一下。

汤显祖在一众同年中声名远播,不仅仅是他是同科的状元,而且在铁路司立下大功劳,被大都督苏泽破格任用,已经是同年中官职进步第一人。

更有名的则是汤显祖的一项能力,那就是一旦他拜访过的哪位同年,就一定会被委以重任,然后开始日夜不停的忙碌。

比如如今户部证券司的庞新跃,本来在户部好好的吃着茶,就被一个人派到了上海筹备公债中心,如今是政权司的大梁,每天起早贪黑的忙碌着。

又比如同年的榜眼顾宪成,本来在吏部文选司的日子也很轻松,和汤显祖见面不久,就被踢到了广西,现在又被扔到了安南。

而张云表自己也曾经中招一次,在踏青聚会上见了一次汤显祖,就被上司达观带到了龙虎山。

最惨的当属迟弘漠,在行人司的日子好好的,和汤显祖见面之后,就被委派到了安南,前段时间好不容易回南京述职,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