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3节(1 / 3)

苏泽说道:“原因很简单,困兽犹斗,任何一个王朝灭亡之前,都会积攒全部的力量来这样一次的决战,因为大明拖不起了。”

与此同时,李成梁也在大朝会上,提出了全体动员最后决战的奏章。

这份奏章是山蒿先起草的,李成梁一字不改直接在朝堂上念了出来。

抛开那些修饰性的词汇,整个奏章的主要内容也是山蒿先一贯在呼吁的——

明廷等不及了。

山蒿先的论点还是在《六国论》上,他用“以地事秦,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作为主要观点,提出最后决战期限这么一种说法。

山蒿先的这份奏章颇具有东南争论文章的风格,苏泽提出的“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这种政治观点不仅仅影响了东南的官员体系,山蒿先也用了同样的说法。

山蒿先在这份大奏章中,列举了如今明廷仅存的战争实力。

这其中包含了山东和京畿地区的军工坊,山西的煤矿,草原的战马和毛皮,以及通过海域贸易获得的部分利润。

当山蒿先将这些列举出来之后,明廷那些反对打最后决战的人都沉默了。

在南京,苏泽对着申时行说道:

“现在不是我们要和明廷来一场大决战,而是明廷要和我们来大决战,因为再不进行大决战,他们就再也没有大决战的机会了。”

“汝默,你算算,仅剩下山东、京畿这两个工业中心,靠着山西一省的资源,就算是有部分走私海上贸易补充,明廷不进行大决战,还能支撑多久?”

申时行沉默了。

苏泽又说道:“明灭元的时候,元廷还能跑到草原上,如今大明还能跑到哪里?草原还是关外呢?”

申时行说道:“既然如此,只要拖下去就能赢,为什么还要打大决战呢?我们只需要继续拖下去就行了啊。”

苏泽摇头说道:“不,如果单单从军事上说,确实是明廷更需要这场大决战,但是从政治上,我们更需要这场大决战。”

申时行都快要被绕晕了,苏泽说道:

“首先是我们内部的因素,陆军部需要一场大决战,无论如何,军官也是我们东南的一股力量,这是他们的诉求,无论是高级将领还是基层的军官,都渴望这场最后建功立业的机会。”

申时行想了想,还是点点头,作为一名文官他反对军事因素介入政治,但是如果过完全排除军事对政治的影响,那也太过于玄幻了,特别是在一个国家建立初期,军队都是相当支柱性的力量。

虽然东南靠着苏泽的个人威望和初期的制度建设,让陆军部海军部在内阁的话语权不高,但谁也不能否认将领和士兵们的政治影响力。

这也是虽然申时行反对这个决战山东的计划,但是在内阁表决的时候却投了弃权票的原因。

苏泽继续说道:“当然,这个理由汝默你觉得牵强,还有理由,我们也需要一场决战,来让所有人看到旧秩序的粉碎,以及我们建立的新秩序。”

苏泽放下手里的东西幽幽的说道:“万事万物都有终结的一天,明廷也需要这么一场葬礼。”

“这场葬礼可以让那些旧时代的人有一个凭吊的地方,给那些遗老遗少办的最后一次仪式,这之后再眷念旧时代的人,也不会掀起太大的波浪了。”

“这场葬礼也是给新时代的人一个墓碑,让大家知道日后的新生活是怎么来的,给那些在最后之战前,以及最后之战中牺牲的人一个立碑纪念的地方。”

“我们需要这么一场葬礼,大明也需要,既然如此,这场决战就一定会打。”

在京师,等到李成梁念完了数据,说明了局势之后,就算是李太后也已经明白,如果继续干耗下去,明廷就彻底没有未来了。

一场决战胜利也许不会让大明摆脱困局,但是如果继续不战,那就再也没有翻盘机会了。

明廷和东南大都督府,同时下发了总动员的命令。

张居正的地域黑

双方都需要一场决战。

但是这个决战的战场选择其实并不多。

可这个世界最大玩笑就在于,在给出决战的必要性后,历史也给双方划定了决战的地点。

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双方都决定了决战之地就在山东。

对于这个决战地点的选择,大臣们的意见不多。

徐渭这种懂得战略的大臣,自然明白山东决战的重要性,对于申时行这类没打过仗的,并不觉得决战地点有多么重要。

在天津,王世贞再次带着礼物探望张居正,此时张居正用了一些新的药物,身体又康复了一些,现在已经能够在本家子侄的搀扶下站起来活动了。

今天春光正好,张居正坐在后花园看报。

王世贞已经在张家很熟悉了,张居正寓居在天津的宅子也不大,他直接走进后花园。

张居正放下报纸,引着王世贞坐下。

“叔大兄,你看报纸了吧,看来朝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