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章(1 / 2)

“雨丝风片…”杜若的歌声又宛转响了起来,“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时节眼看又到严冬。春节时候各大戏园戏目连台,白场夜场连轴,不怪王玉青看着缺人少戏的戏班会心急。

自己也要准备一出拿手的戏,预备着年节期间能撑上几次节目。柳方洲枕着胳膊想,横竖他也没家可去。

四年里师父倒是请他一同过年,只是柳方洲天性待人严谨,总有些抹不开面子。

再睡醒是李玉的笛子把柳方洲吹醒的。

杜若还是站在院子里,拿了扇子,合着乐谱和身段,练的还是那支“皂罗袍”。

柳方洲放缓了步子转到他们身后。

“杜郎俊赏,果然是丽娘风范。”在杜若结束最后展扇的动作之后,柳方洲拍了两下掌笑着说。

“柳方洲!别对着我徒弟胡吣。”洪珠师父站在屋檐下盯学徒的跷功,回头向这边一扬下巴,“杜若这一支唱得差不多了,中午歇息回来练武功吧。”

杜若应下,额头上的汗珠沉沉压在了睫毛上。他抬手想去擦拭,心疼自己收得方方正正的好绉水袖,又把手放下。

柳方洲走近过去,扯了自己的衣袖替他拭汗。

“好了,好了。”杜若连连退后两步,“——师哥。”

“嗓子好些了吗?”柳方洲把手背回身后。

虽然两人只差两岁,杜若的个子却矮小不少,面对面站着只能到柳方洲的下巴,扬起脸来看他的时候认真地睁圆了明丽的眼睛。

“小嗓找得差不多了。”杜若笑微微地回答,“今上午多唱了一些,也没觉得太哑。只是还不敢用太多,再练只能在身法上多计较了。”

柳方洲点点头,想拉他去吃午饭,突然想起来什么:“欸,杜若。”

他伸手在杜若的鼻尖上点了点:“赶在年节时候,咱们合演一出罢?就《玉簪记》,琴挑一折,好不好?”

两个人差不多都到了该独演主角的时候。就算不够格在堂会里挑演台柱,只要承班人同意,在戏园里登名演出还是拿得出手的。

“琴挑…”杜若的眼睛也亮了一亮,“我能唱。”

“我这就和师父讲去。”柳方洲点头说,“这一折小生亮相先唱,你也不必担心紧张唱破。扮相上,道姑装小巧玲珑,我看也正适合你。”

“师哥你呢?”杜若问,“这一折书生的戏码,你近日唱多了武生,嗓子吃得消吗?”

“大可放心。”柳方洲只是笑,“我就是唱的武戏,也是满宫满调。”

【作者有话说】

关于主角的名字,到这里就交代得差不多啦~

柳方洲与杜若,分别与《牡丹亭》主角柳梦梅与杜丽娘同姓,同时作为一种香草,“杜若”栖于“芳洲”,命运与性格已经在名字里暗合。

一些配角的名字也暗示着性格和命运,可以猜猜看!

【坤旦】戏曲行话里用乾坤代指男女,所以杜若是乾旦,师父洪珠是坤旦。以此类推,如果是女孩子唱老生,就叫作坤生。

【二路】为主角搭戏的同一行当的演员,可以理解成女二号~

第4章

王玉青对柳方洲的提议颇为意外。他这个徒弟几次上台都是武戏龙套的戏份,竟想一亮相就唱昆腔巾生,不过台风多变倒是好事。至于杜若,洪珠这几日再三叮嘱照顾,又到药铺拿了几副护嗓的药,他过了年就要行年十六,也是该登台扛戏的年纪了。

庆昌班这一月的演出扎在裕盛茶楼。戏单早早印下,照例是王玉青的头牌,大字写了“文武全才”“享誉京城”;洪珠挂二牌,赠字“花容坤伶”;武生项正典三牌。

柳方洲和杜若的《玉簪记琴挑》印在戏单右边角落里,倒是也印了一句吉祥话儿,写的是“牡丹梦回”。还是作的二人姓氏的文章。

杜若把薄薄一张戏单上的字都认了一遍,仔细对折时避开两人并列的名字,收在自己的化妆匣里。

“紧张?”柳方洲往他椅背上一撑,低头问。

“没有。”杜若抬头看向化妆台上的镜子。后台正忙着王玉青《定军山》开戏前的准备,各路人马乱糟糟整理着行头、化着妆、吊着嗓,柳方洲和他自己的脸清晰地印在镜子最前方,在镜子里短暂对视,又滑开视线。

“咱们是第四场。”柳方洲轻咳一声,“赶快上妆吧,这一台镜子可不止咱俩用。”

庆昌班的妆师总是先伺候挑班的角儿们,像柳方洲杜若这些没出师的学徒,只能自己先在后台准备。

旦角妆面更繁琐,因而柳方洲飞快地给自己上了底妆,就搬了椅子让到一边,看着杜若对着镜子一点点拍开胭脂。

杜若一边给自己化着妆,手里的胭脂水粉噼里啪啦地摆弄,嘴里不住地念着什么,靠近了听还是《琴挑》的唱词。

柳方洲把提前用榆树胶泡着的发片子拿出来刮好,预备待会吊眉、勒头。

“师兄,我来帮你把眉毛和眼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