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章(1 / 2)

不知这位能为大明谋全局的谋士,有没有谋到自己的结局?

若没有自己的默许,胡惟庸绝不敢对开国功臣下手,但让这家伙忧愤而亡,就绝非自己本意了。朱元璋轻叹了一口气,又给刚刚下狱的胡惟庸记上了一笔。

朱元璋的眼光可谓毒辣,某种程度上算是描摹出了未来的走向。

但他显然不明白等降水量线和农业、畜牧业之间的关系,就算蒙古、女真、契丹等等都完全消失,也会有一个新的游牧民族出现。

至于天幕现在提到的“九子夺嫡”,从朱元璋对朱标、朱雄英的态度就可见一斑了。

“当然,九子夺嫡是后面要发生的事情了。”明月卖了个关子,“我们要先从胤礽为什么被立为太子说起。”

“这就要追溯到清军入关之时了。”这又是一段很长很长的故事了,“皇太极在世时,便已经定下了入关的策略,他去世后,幼子福临继位,改年号为顺治。”

“此时农民起义的燎原之火已经烧到了北京城,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帝自缢而亡。”明月叹了一口气,“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说法,以身殉国,罪减一等。明朝末年这个情况,就算是朱元璋穿越过来,估计也很难收拾这个烂摊子,说不定要重走一遍农民起义的老路才能救过来。所以后世对于崇祯帝也没有过于苛责,将朱棣和他合称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当过乞丐,而亡国之君朱由检是上吊自杀的,所以明朝也被后世戏称为‘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讲完诙谐的部分,就要讲到有些沉重的部分了,“明朝末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诗,题为‘闯王’,大概率就是闯王李自成散播出去的,其中一句便是‘闯王来了不纳粮’。”

“当过农民的朱元璋应该知道这句话对普通人的吸引力吧。”明月的语气颇为唏嘘,“和大多数王朝末年一样,此时贪官酷吏把持朝政,苛捐杂税横行于世,闯王的这个承诺让起义军成为了民心所向,唐太宗君舟民水论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当然了,人无信不立。闯王败给清军,也是因为他并未在入京后兑现‘迎闯王不纳粮’的承诺。”明月露出一个颇为讽刺的笑容,“老百姓没文化,但是老百姓也不傻啊。”

“原因肯定不止这一个,比如吴三桂的倒戈,军事实力的差距等等,在此就不赘述了。”明月的声音低落下来,“总而言之,摄政王多尔衮占领了北京,清军开始南下,之后便是令人发指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几十万人引颈受戮”

第21章 忠魂白骨,弟娶其嫂 顾景韶不一样,他……

明朝,贵州。

顾景韶目眦尽裂。

顾成,字景韶,他曾是朱元璋帐前亲兵,臂力惊人。

在镇江之战中,为救朱元璋,他背着搁浅的船前行,众人才得以脱困,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有救驾之功。

此后更是凭借着一身勇武和胆识屡立战功,深受朱元璋信任。

四年前,顾景韶被调任贵州卫指挥俭事,驻军在贵阳,他不负众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平定了战事。

他是扬州府江都人。

他也曾随军而战,见过屠城之后十室九空的惨状。

战争时期,诸如此类的大屠杀并不算少见,为大众所熟知的就有曹孟德的徐州大屠杀,刘玄德那样的仁主才是凤毛麟角。

汉人之间互相征伐尚且如此残酷,异族单方面的屠杀

两脚羊的故事,在五胡乱华那段历史中,亦有记载。

刀不扎在自己身上,是很难感受到疼的。

也许秦汉唐宋的人们会对明末被屠杀之人心生怜悯,也许其他地方的人会对扬州被屠杀之人心生同情,但终究会因为时间的跨度、空间的隔绝,无法完完全全地感同身受。

但顾景韶不一样,他是扬州人。

顾景韶的祖父是江淮一带的船夫,虽然祖籍在湖南,但顾景韶自幼在江都长大,练就了一身好水性,扬州毫无疑义地承载了他无数美好的记忆。

更何况,顾景韶的妻儿子女都在扬州,如无意外,他的子孙后代也会一直留在这里,等待明末之时的那一场屠杀。

想到这,顾景韶不禁悲从中来,咬牙切齿地唤出了幕僚:“陛下必定会对女真族动兵,替我写份奏表,自请参战。”

顾景韶的忧虑和愤怒确实有些道理,现实虽和他所设想的有些许不同,但大体上还算一致。

靖难之役中,顾景韶被俘降燕,为当时的燕王世子朱高炽出谋划策,固守北京城,四个儿子因此全部被朱允炆诛杀。

朱棣登基后,顾景韶也因功封侯,多年后病逝,归葬于扬州,其孙顾兴祖承袭了爵位。

日月更迭,斗转星移,镇远侯的爵位也已经承袭到他的九世孙顾肇迹头上。

在崇祯帝去世的那一年,顾肇迹被义军所杀。

次年,清兵军临扬州城下,百姓殊死抵抗,城破,忠魂白骨八十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