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个又让皮毛店的伙计过来拉了一次兔子。
之前苏桃去县城,周家又是给描红册子,又是给纸的,冯氏觉得她让苏桃拿去一只野鸡少了。
苏桃独自去山上打野鸡冯氏是一万个不放心,便想着让苏桃捉两只肥兔子给周大娘家送过去。
“阿娘,这两只是不是你留的?最肥的两只了。”苏桃抓着兔耳朵提给冯氏看。
冯氏刚进东院的门,问:“是不是最外边那个笼子里的?”
“是的,笼子里只有这两只。”
“那就是了,绑着装起来,快送过去吧,早去早回,别再叨扰你周大娘了。”
冯氏在旁边随手拿了两根绳子,接过一只就开始绑。
把绑好的兔子给苏桃放进背篓里,提着帮苏桃背上。
目送苏桃背着背篓出了村口,冯氏才转回去给剩下的兔子分笼子。
除了剩下要生崽的母兔子,大的兔子几乎都让皮毛店的拉走了,她要把小兔子分开装进空笼子里。
“阿娘。”
听到苏桃的叫声,在东院忙的冯氏应了一声。
这还没有走一炷香的时间怎么就回来了?忘了什么东西吗?
冯氏关上兔笼子又应了一声,就往门口走。
还没到门口冯氏就开口问:“是忘了什么东西吗?”
“没有。”
苏桃声音雀跃:“路上遇到周大娘了。”
冯氏快走两步,果然见周大娘挎着个小包袱,笑嘻嘻地在门口等着她。
见了她出来,那笑容更甚,跟捡了银子似的。
“嫂子,怎回来那么早?”
现在刚用过早膳没有多久,这时候周大娘就到家了,定是天不亮就出门了。
“哎呀,我高兴,睡不着就早早地回来了。”
周大娘喜得嘴角都要咧到耳根上了。
“嫂子快进屋吧,有啥好事也说给我听听,让我也高兴高兴。”冯氏说着过来拉周大娘。
这样还不忘安排苏桃:“先把兔子放院里,到时候你周大娘回去的时候,顺便就带着了。”
“放笼子里去吧,回去我可不带,留着卖钱吧。”
周大娘转身也对苏桃说。
冯氏:“卖钱也不在乎多那一只两只的,这两只本来就准备要给你送去城里的。”
周大娘笑着回她:“路上听阿桃说了,前段时间刚送了只野鸡,又要送什么兔子,让我怪不好意思的。”
冯氏也跟着笑,“恒哥儿媳妇有孕,要说喝鸡汤最好,只我不放心阿桃一个人进山去,就想着送两只兔子过去。”
“哎,莲娘你有心了。”周大娘拍了拍冯氏的手背。
冯氏拉着周大娘进了正堂,喊苏桃:“阿桃烧壶水提堂屋来。”
苏桃应了声哎。
冯氏挨着周大娘坐了下来,好奇道:“嫂子有了啥喜事儿?恒哥儿媳妇还不到日子吧?”
周大娘笑:“是你家的喜事儿。”说着周大娘往灶房扬了扬下巴,“是咱们阿桃的喜事儿。”
第16章 大喜事
冯氏听周大娘说是阿桃的喜事,她眼前一亮。
她想起周大娘之前说的那件事,当时周大娘说周恒会帮阿桃寻摸个品性好的读书人。
那有些家财的商户人家对他们都是想结亲就结亲,想退亲就退亲,他们一点法儿都没有。
那读书的人家清高,怎么看得上他们庄户人家的粗俗丫头?
难道是真有人愿意?
冯氏又往周大娘跟前凑了凑,没啥自信的轻声问:“恒哥儿真给阿桃寻摸着个读书人?”
周大娘笑得见牙不见眼:“寻摸着了,还是个廪生呢,一等一的好品性,长得也是玉树临风。就是,就是……”
她以为周恒能给找个跟李家不相上下的读书人,好好打打李家的脸,没想到这廪生的家也是村里的,并不怎么富足,周大娘有些底气不足:
“就是他吧,是个穷秀才,家里也不大富裕。”
冯氏放开周大娘的手,坐了回来,想到什么富贵人家她还心有余悸:
“咱们自己就是乡下人,再不想那富贵的人家。只要郎君是个好的就行,以后成家过日子,还不得看他们自己的造化。”
说完突然又想起什么:“廪生是什么?”
周大娘也是昨儿刚问的周恒,记得还清楚着呢。
“我也不大清楚,就听恒儿说,考秀才时考的好的就能评为廪生,得了廪生官府每月都给发一斗粮,每年有四贯钱呢。”
周大娘伸手比划了个四,四贯铜钱啊,村里普通人家一年也花不完。
读书就是好,考上秀才就有钱拿。
周大娘突然又有底气了:“这秀才廪生的家离咱们不远,就五里外的西柳村,姓齐,在家行五,家里都叫他五郎,他大名叫齐贺。
他爹在镇上姜大户家的桃园里做工,听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