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谁知道呢。
“接住!”凌空飞来钥匙,上面印第安风格的羽毛挂饰下是一只古旧的中国钥匙,“快去,我在会议室等你。”
开门,关门,反锁,换衣服,光天化日大剌剌地,她也不怕人说闲话。要说闲话早该说了,说不定已经在说了,她可是被戴老板直接调过来参加这件事的,越过了德堂,甚至没有征求德堂的同意。她恐怕是这方圆百里唯一的女性军事人员,就因为这唯一要单独住一间房睡一张床,虽然是个低级军统人员却享受高级人员待遇,之所以被调过来就是因为会说流利的英语,然后就因为这一切她得到了美方人员的赏识,不但自由出入驻地,现在还出入人家的房间了:这不是活该被说闲话吗?
想这些还不如想一会儿开会的事情。想昨天那场不成功的会的内容,大家吵到了哪一步,那些地方达成了共识,哪里没有,自己是不是哪里翻译得不恰当,是否应该更详细一些……这么说她应该和梅乐斯{55}、或者至少他的秘书再核实一遍。
其实麻烦就麻烦在他们没有人懂中文,一切翻译都靠她,而比她的水平更好的人,都过不来。
若是放在平常,摊上这样的事,她应该只有兴奋。可她现在兴奋不了多久,心底的伤感就会浮出来。忙完了,休息了,暂停了,满眼风光了耳边蝉鸣了,她就会做那样的梦。
就会想起那些事情。
那天之后,她的确没有再去见裴清璋。整个四月下旬,她那样听话那样乖巧,什么都没干,只是自己思考,漫长的无有尽头的几乎缠成一个线圈的思考。她不去见裴清璋,就被心里巨大的空落感所笼罩,被无穷无尽的思念所缠绕,然后自然想到之前的那些问题,从两个人能不能合作、到如果在一起在目前这个情况下两个人如何能互相保护、以至于想到如果不是裴清璋事情会不会好处理一些,然后是一个死结:现在无论是与不是都已经是了,那想这些还有什么用?想来想去都不会解决的。
所以裴清璋说得有道理啊——她也会这样想,并分析裴清璋的道理和正确性,试图说服自己。说服到后来,就会流向“即便她有道理但我很难受”,陷入自怜的心理。末了,一切又变成一个没人回答的疑问句,“真的是这样吗?”
真的是这样吗?
要不我还是去见她,见她尝试把话说清楚?可是真的说得清楚吗?裴清璋也许根本不会见她。自己是可以堵裴清璋,软硬兼施、费尽心机地见到裴清璋,然后呢?裴清璋会对她说什么吗?还是直接走开?走开会不会使得自己更难过?她倒是清楚裴清璋言出必行的性子,说不要见了,就不会再见了,即便见到了也不会理自己。
如果自己强行要见,非要制造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场景,裴清璋也许会更难过,甚至会落泪——不,不能让她落泪。不能。
然而自己想见她——她扣好最后一颗扣子,收拾起自己的衣服往外走——仅仅是自己想。自己疯狂地想。
走出门去,果然迎上一些军统高官的目光。那眼神丝毫谈不上友善,想想也正常。换做自己,是那样的教育那样的出身,看见一个一般的女性成员,自己的下级,自由进出和自己不那么对付的美国人的屋子,还穿美国人的军服!男人的军服!美国男人的军服!
其实很像当初在纽约出入唐人街的时候,有些古板守旧的人,看不惯她一个姑娘家一个人在唐人街到处瞎逛,甚至还跑去拜师学艺,觉得她做的都是没有廉耻的事,觉得她是生性孟浪、喜欢和男人厮混,一定带着淫邪的目的。
在他们眼里,女人不是圣女,就是□□。
他们不知道世上还有她这样一类女性,和男子女子在一处都是凭意气看投缘。她和男子能交朋友,有时就是意气相投,她和女子能交朋友,并不见得对她们每个都动感情——
除了……
往日女友曾问她,你为什么喜欢我?她其实有些分不清当初自己追求对方是真的发自主动还是被对方所引诱,毕竟情债最是无法算清。于是她只能回答,不知道,你学东方学的,难道不知道中国人讲缘分?
缘分是个好词,fate就不一定,她总觉得fate有点不好。因为有缘都是好事,没缘分是不能强求,而fate就可好可坏。比如说她现在在这里,中国人一定不会理解为缘分,但可以理解为fate。又比如她那段日子里受不了了就去跟踪裴清璋,竟然没有被发现,就是一种缘分。
只是究竟是有缘分还是没缘分就说不好了。
目送完众高官,她去办公室拿文件,准备去会议室先候着。殷实人家的谷仓改成了会议室,因为周围堆了干柴,很难看清楚里面有什么,周围又隐蔽,别人看见难、自己防守容易,就是往那边走,要经过好几个房间,对于开会的人来说,是够远的。她一边无意识地走,一边想起自己跟踪裴清璋的事。
她很清楚裴清璋上下班的路线——如果没有特殊的事情的话,而且目标死了,听说中统那边风声鹤唳,应该会消停一阵子,所以路线不会怎么变动——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