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5章(2 / 2)

永嘉帝手中的朱笔,在一个名叫代凡的名字上勾了一笔,对皇后说道:“这个代凡无父无母,在善堂长大,适合佳乐。”

佳乐长公主胆小懦弱,皇室能给她的不多,刚好够养个驸马,若是拖上驸马身后的亲族,怕是就养不起了,代凡只有一个人,正好合适。

永嘉帝又在一个叫高兰德的名字上勾了一笔:“此人虽然只是会试第五十八名,出身也是小世家,可却是书香门第,祖上出过大儒,足够给慧心做驸马了。”

说到此处,永嘉帝想起了另一个书香门第聂家,老梁王妃聂氏的娘家,被朱玉在花楼里捅死的那位,便是聂家的二老爷。

那也是书香门第,真是笑话。

但是永嘉帝很快便想到了赵云暖,他放下手中的朱笔,对皇后说道:“梓童,京城勋贵子弟当中,有没有和赵云暖年纪相当又没有婚配的?”

勋贵子弟成亲都早,即使没娶正妻,也会有小妾,说不定庶子庶女都有几个了。

皇后略一思忖,便想到一人:“卫国公世子就没有成亲啊。”

她记忆深刻,前阵子燕侠受伤,国公夫人进宫,字字血声声泪,说她儿子可怜,二十多了还没有成亲,连个通房都没有,若是让魏老夫人给打死了,都不能葬进祖坟。

第147章 杀人凶手(两章合一)

永嘉帝怔住,他怎么忘了,燕侠就没有成亲。

燕侠?

若是给燕侠和赵云暖赐婚

永嘉帝在心里快速衡量这件事的利与弊,最近一段日子,派去梁地的探子送回消息,老梁王薨逝之后,梁地在短时间里的确乱了一阵,但也只是一阵而已,自从赵廷晗回到梁地,梁地便日渐平稳,如今更是一派欣欣向荣。

而根据探子掌握的情况,赵廷晗一直住在王陵,就连大婚,也没回梁都,迎亲送亲都是由堂弟赵廷师代为进行。

而大婚之后的三朝回门,新出炉的梁王妃孟氏是由大郡主赵云暖陪着一起回娘家的,在那之后,孟氏便来往于王府和王陵之间,疲惫之态顿显,而赵廷晗则依然住在王陵里,出出进进的都是大夫。

永嘉帝心里清楚,梁地能有现在的稳定,赵廷晗起到的只是稳定军心的作用,而让梁地继续发展的,则是大郡主赵云暖。

赵云暖之于梁地的重要性,非但没有因为赵廷晗的回归而改变,相反,病弱的赵廷晗远比年富力强的老梁王更加倚仗赵云暖。

而探子还探听到其他消息,那便是老梁王妃聂氏在王府地位堪忧,赵云暖对外声称聂氏抱恙,谢绝探病,并且堂而皇之,往聂氏的寝宫里安插人手,将聂氏看管起来。

而造成这对母女反目的导火索,则是老梁王的养女。

那养女平时住在庄子里,很少回府,偶尔回去,却被聂氏打骂,养女一气之下便离府出走,又回到庄子里。

赵云暖对这个义妹疼爱有加,得知此事大动肝火,与聂氏大吵一场后,母女俩彻底反目。

老梁王膝下有个养女,永嘉帝早就知道,老梁王上过折子,说那女娃与自己死去的幼女有几分相像,动了恻隐之心,将那女娃收为养女,奏请皇上,给养女赐姓。

不过是个养女而已,永嘉帝便准了,给那女童赐了赵姓。

再后来,探子便送回消息,老梁王找了一个年轻姑娘给那个养女做师父,给了养女一座连着庄子的山,师徒俩便搬出王府,去山上住了。

对此,永嘉帝并不在意,大雍朝受太上皇影响,男女老少都以修仙为荣,佳柔长公主就是一个例子,十几岁的小姑娘,连皇宫都很少回来,大多时候全都住在道观里。

因此,在永嘉帝看来,赵时晴和佳柔长公主一样,就是去山上修行了。

一个小道姑而已,又是养女,翻不出水花来,如果不是赵云暖为了她和聂氏反目,永嘉帝甚至早就忘了老梁王还有一个养女的事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