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母沉吟着,没有立刻表态。
陈以声继续道:“关于我和小锦的未来,我也考虑过。短期内,她会在钟心继续发展,那里有她的梦想和事业基础,我非常支持她。我会尊重她的一切决定。等两边的事业都稳定下来,我们会共同规划下一步的生活。”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诚恳:“阿姨,我知道,作为父母,最希望的就是儿女能过得安稳、幸福。我向您保证,我会尽我所能,照顾好小锦,支持她的梦想,给她一个稳定而幸福的未来。或许前路会有挑战,但我有信心,也有能力,和她一起面对。”
他的这番话,条理清晰,既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和担当,也充分表达了对池锦的尊重和支持,更对未来做出了切实的规划和承诺。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能打动人心。
池母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神色逐渐缓和下来。她看了看陈以声,又看了看依偎在他身边、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依赖的女儿,心中最后的那点疑虑和担忧,似乎也慢慢消散了。
她活了大半辈子,看人的眼光还是有的。眼前这个年轻人,沉稳、自信、有规划、有担当,更重要的是,他看向自己女儿时,那眼神里的珍视和温柔,是伪装不来的。
池母轻轻叹了口气,脸上终于露出了释然而欣慰的笑容:“你们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是好事。阿姨也不是老古板,只要你们是认真的,彼此支持,好好过日子,我就放心了。”
她拿起茶几上的水果,递给陈以声:“来,吃水果。别光顾着说话。”
这一举动,意味着认可和接纳。
池锦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彻底落回了实处。她看向陈以声,两人相视一笑,空气中弥漫着温馨和默契。
接下来的聊天,气氛就轻松了许多。池母问了些陈以声家里的情况,陈以声都一一礼貌作答。得知他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早已退休,身体康健,目前在国外跟随兄嫂生活,池母更是放心了不少。
中午,池母留陈以声在家里吃了顿便饭。饭菜虽简单,却充满了家的味道。席间,池母不时给陈以声夹菜,态度亲切自然,已然将他当成了自家晚辈。
饭后,又坐了一会儿,陈以声便起身告辞。他下午还要赶回市里处理一些事情。
池锦送他下楼。
走到车边,陈以声转身,看着池锦,眼底带着笑意:“看来,第一关顺利通过。”
池锦嗔怪地瞪了他一眼,嘴角却忍不住上扬:“表现不错,陈总。”
“那就好。”陈以声低头,在她额上印下一个轻柔的吻,“在家好好陪阿姨过年,等我忙完这两天,再来找你。”
“好。”
看着他车子驶远,池锦才转身上楼。心里被一种满满的、温暖的幸福感充盈着。见家长这一关的顺利度过,仿佛为他们未来的道路,又扫清了一个重要的障碍。
回到楼上,池母正在收拾碗筷,看到池锦进来,状似随意地问了一句:“这小陈,人看着是挺稳重的。你们……是认真的吧?”
池锦走到母亲身边,接过她手里的碗,认真地点点头:“妈,我们是认真的。他对我很好,也很支持我的工作。”
池母看着女儿脸上笃定而幸福的神情,终于彻底放下心来,拍了拍她的手背:“那就好。你自己选的人,你自己觉得好,就行。”
窗外的阳光正好,预示着这是一个温暖而充满希望的新年。
第73章 年关匆匆
年关的脚步匆匆,除夕夜在家的温馨团圆中安然度过。
冬日暖阳斜照,将这座小城镀上一层浅金。与景市春节期间的清冷不同,l城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随处可见崭新的红灯笼和中国结,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燃放后特有的烟火气,混合着家家户户窗口飘出的饭菜香,构成一种扎实而温暖的人间烟火味。
车子停在池锦家楼下。陈以声下车,从后备箱提出几个包装精美的礼盒。池锦早已等在门口,看到他这郑重的阵仗,唇角弯起:“不是说了不用这么麻烦吗?”
“登门拜年,礼数不能少。”陈以声看着她,目光温和而认真。他今日穿了一件深色羊绒大衣,少了些许职场上的凌厉,更添几分沉稳儒雅。
池母热情地迎他们进门,接过礼品时不免客气几句:“人来就好,带这么多东西太见外了。”然而眼角的笑纹却透露着欣慰。客厅的茶几上已摆好果盘,盛着寓意吉祥的青橄榄、糖果,以及l城特色的年节点心。
晚饭是家常却丰盛的家宴。饭桌上,池母不经意间提起:“今年咱们这年味,感觉比往年还足些。昨儿除夕夜,隔壁几条巷子还有人家学着北方‘烤梃’呢,搬些玉米秆、棉花秆来烧,围着烤火说话,孩子们就在旁边放小烟花,可热闹了。”
池锦闻言,与陈以声相视一笑。那种简单而纯粹的邻里欢聚,围着篝火祈愿来年红火的景象,带着质朴的
温情。
这顿晚饭吃得格外热络。陈以声一改往日的沉稳内敛,表现得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