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状,乐天忍不解,忍不住疑问道:“大王,邱相在回书上写的什么?”
“你自己看吧!”唐寅夹着纸条向乐天面前一递,后者急忙接过,仔细瞧看,看罢,乐天也傻眼了,感觉邱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凡还有一线希望,谁愿意弃战?现在是真的无计可施了才不得不接受议和的。
乐天眉头紧锁,问道:“大王,邱相为何如此坚决的反对议和?议和对我军……利大于弊啊!”
唐寅苦笑,身子向后一倒,又躺回到床塌上,幽幽说道:“我哪里知道?!”顿了一下,他又道:“不过,邱真的头脑,百倍于我,他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说完话,唐寅仿佛又想起了什么,疑问道:“信鸽在路上不会出错吧?”
乐天笑了,看来大王嘴上说的自信满满,实际上心里也没底。他回道:“大王,我国的信鸽都做有特殊的标记,肯定不会出错,另外,这上面的字迹是确实是邱相的笔迹。”
“没错!是我多虑了。”唐寅揉了揉隐隐做疼的额头,无奈地叹了口气。
唐寅原本已打算就和约内容的具体细节与石听寒和覃亦进行详谈,另一边,他已下令全军作好准备,随时退兵,结果邱真的一封寥寥数字的回书将唐寅的计划全部打乱,退兵一事做缓,议和之事继续向后拖延。
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邱真在唐寅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甚至他的一句话,能左右唐寅的意向,这可是其他人远远比不了的。
邱真要从盐城赶到漳河,这可真称得上千里迢迢,即便骑快马日夜兼程,没有十天半个月也到不了。可是圣祭大典已日渐接近,如果唐寅在这个时候还留在河东,大典当日就很难赶得回盐城了。
唐寅因邱真的一句话不敢撤军,大军不撤,他哪里安心离开大营,独自回都?这时,梁启给他出个主意,把朝廷的圣祭大典搬到河东来举行。其一是庆祝河东的回归,其二是安抚河东百姓的民心,其三是祭奠在河东战死的风国将士,拜祭亡灵。尤其是第三点,不仅可以封住国内百姓的口实,反倒还会让人们觉得大王是个体恤将士、爱兵爱民的好君主。
听了梁启的建议,唐寅大喜,马上做出决定,将风国的圣祭大典放在河东郡城青远举行。
接下来的时间,一部分风军撤离漳河大营,进入青远,开始搭建祭坛,为大典做准备。剩下的风军则开始在漳河东岸筑造起防御工事,摆出要与宁军长期作战的架势。刚刚得到缓和的河东、河西形势又急转直下,开始变的紧张起来。
这种转变,留在风营之内的石听寒和覃亦自然也能感觉得出来,二人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一再要求求见唐寅,不过唐寅的态度也坚决,避而不见,他是打定了主意,要一拖到底,直到把邱真等到为止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