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离心离德,众叛亲离,他也彻彻底底地成为孤家寡人一个。
殷谆对此倒是不以为意,本来他就不认为有谁对他是忠心的,忠臣们的相继离去,也激不起他的感伤,只要自己还是天子,只要他还可以继续过安稳舒适又享受的生活,无论谁离开对他而言都无所谓。
自私、懦弱、多疑、糊涂,这就是对殷谆最佳的总结。他当然不是天生下来就具有这样的个性,完全是被后天的环境给出来的,恐怕其中也有唐寅的一份‘功劳’呢!
此事过后不久,唐寅对皇宫侍卫进行了一次大清洗,由上而下,彻底更换,这次他从最稳固的赤峰军内抽调出五万将士,担任皇宫侍卫。
赤峰军常年驻扎于风国国内,因为不参与对外征战,军内也不存在伤亡现象,人员的组成极为固定,正因为这样,赤峰军目前已是风军当中唯一的一支纯风人组成的军团,对风国、对唐寅的忠诚无疑也是最高的。
对皇宫的侍卫进行清洗后,唐寅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清洗风国内部官员。因为风国的扩张太快,官职的缺口极大,所以在征召官员时也是良莠不齐,只看重才能,而未重视忠诚。
通过方孝宣这次的事,让唐寅下定决心,对内部官员进行大调整,宁可耗费大量的财力,也要选拔圌出才能与忠诚兼备的人才。
唐寅能对风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整顿,但对殷柔却显得很无力。
在方孝宣被凌迟处死后的第二天,唐寅有到永和宫来找殷柔,但她却避而不见。
并非殷柔不想见唐寅,而是不知该如何面对他。因为自己的关系,险些让唐寅中毒身亡,这对殷柔的打击非常大,对唐寅,她即感觉愧疚,又觉得无颜以对。
殷柔现在的心情,唐寅倒是能多少理解一些,他很想让殷柔知道,自己并没有怨恨于她,但殷柔执意不肯见他,这些话他也无法对殷柔去说。
正在他苦想如何修复自己和殷柔之间的关系时,南方的战争爆发了。
桓国二十万的大军突然越过安桓边境,突进安国的池州郡境内,与驻扎的安军展开全面交战。
桓军的进攻来得太突然,毫无预兆,即便安军方面已经做了防御偷袭的准备,可仍被桓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在桓军凶猛的进攻之下,安军难以抵御,在两国边境处所扎下的营寨、要塞相继告破,最终,以白晴为首的安军只能无奈地选择后撤。
安军这一退,如同泄洪一般,一退再退,由两国边境一直退到池州的郡城梅城。退到梅城之后,白晴下令,全军死守郡城,再不后撤半步。
她心里明白,如果再退,把郡城也拱手相让,那么己方的军队在池州便再无立足之地,全郡就得落入桓军之手。
(ps:提前祝书友们六一节快乐!)
安军在梅城做出顽强的抵抗,桓军久攻不下,推进受挫,可是没过多久,桓军的援兵便到了,原本二十万大军一下子增加到四十万,桓军主帅陆辰很果断的选择放弃强攻,绕过梅城,继续向东推进,直取池州西面的古饶郡。
前方战事不利,桓军推进神速,安国上下,一片惊慌。求援的安使如走马灯一般,连续抵达镇江,请求风国朝廷,赶快出兵增援。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唐寅决定动身南下,去往安桓之争的战场,但是他和殷柔之间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唐寅觉得这次的南下倒是个好机会,可以带殷柔一同前往,哪怕是出来散散心也好。
通过唐寅欲带殷柔一同南下便能看得出来,他并未把桓军放在眼里,在他看来,桓军和安军差不多,不堪一击,也不值一提,此战的前期定会很轻松,等到川国参战的时候,再把殷柔送回镇江也来得及。
唐寅让肖敏帮自己向殷柔去转达了他的意思,没想到殷柔还真同意了。
虽说朝中的大臣们不认为大王带公主一同去往南方战场是个好主意,毕竟太危险了,但公主前往也有一点好处,可以让天下人都明白,天子和皇廷都是支持风国援助安国的。
不日,唐寅和殷柔由直属军护送,离开镇江,一路南下,去往莫地的瓦沧郡,目前平原军和百战军以及众多的风国将领们都驻扎在那里。
从镇江到瓦沧郡,要穿过半个龙溪郡和整个云中郡,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如果是急行军的话,十天到半个月之间足可以抵达。
这次增援安国,唐寅并不着急,或者说这是军政堂的意见。军政堂向唐寅提出,尽可能的让安桓打成胶着状态,桓军在安国境内越深入,对己方就越有利,参战之时,可以将大批的桓军阻截在安国境内,关门打狗,全歼敌军,可最大限度的消损桓国的军力。
唐寅认为军政堂的进谏可行,所以在他南下的时候,也没有着急赶路,一路走下来,说是行军,却更像在游山玩水。
云中郡可算是莫地景色最为秀美的一郡,多山多水,又有不少的名胜古迹,莫地的名山大多也正是集中在云中郡。
这日,直属军的队伍抵达云中郡的乐亭县境内。这里群山密布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