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一个月,各个方面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虽然有时候觉得一个人孤单,没在侯府热闹,但她不是还有两条小狗陪着。
再说,她总得认识新的人。
姜棠把点金抱到怀里,小狗奶乎乎地叫着,伸着前腿让她给挠下巴。
姜棠抱了一会儿,又抱抱在下面晃尾巴的乌金,这才起身去许家。
开门的是王氏的小闺女,四岁大,梳着两个小辫子,神情怯生生的,盯着姜棠看了好一会儿才问,“你找谁呀?”
姜棠道:“你娘在不在家?”
小姑娘去里面喊人,王氏从里头出来,“在的在的,是姜姑娘吗!”
王氏快步走到门口,眼睛里透着惊喜,手脚都不知道放在哪儿,“我在,姜姑娘快进来。”
许家少有的安静,她家在刘家的左边,往常孩子多闹腾,姜棠送过东西,前两次来的时候应该就是王氏侄子开的门,一把把东西拿走,最后进了谁的肚子姜棠也不清楚。
王氏领着姜棠进屋,解释道:“我公婆还有侄子回老家了。”
具体怎么回的王氏没细说,冲姜棠笑了笑,“姜姑娘是找人卖东西吗,我能干!”
王氏个子小,以往看着不起眼,现在却透出一股精明能干劲儿来。
姜棠点了下头,“嫂子先别急,我的确是为了生意的事儿来的,咱们慢慢说吧。”
姜棠想卖锅盔,里面能加蛋加菜,不在码头摆摊,也不是刘大嫂摆摊的巷口,而是书院门口。
这回做的锅盔和给顾见山送的还有所不同,圆饼,中间切开能加馅儿,烙出来金黄酥脆,里面的肉馅儿软嫩入味,再加上煎鸡蛋和别的,一个饼三四文钱,料放的足,用油纸捧着吃,秋冬应该好卖。
松山书院离得远些,每逢十五放一天半,中午放假第二天晚上回来。
其余时间都是吃里面的饭堂。
听顾湘珺说,那里吃的不好,清汤寡水的,她兄长都饿瘦了。
外头应该有不少小吃摊,毕竟学生多,都出来买吃的打牙祭。去松山书院读书的人不在少数,有钱的也多。
姜棠觉得生意会不错,只不过推着车过去要大半个时辰,也只能中午卖。
就看王氏愿不愿受这个累了。
姜棠几句话把自己的要求说清楚,王氏听完猛点头,“我乐意的姜姑娘。”
有啥不乐意的,不比一天猫在家里绣帕子强。
家里有孩子,大女儿都十二了,早就会做饭了。
小儿子一岁多,王氏是有些不放心,但姐姐能带,实在不行托人照顾,给钱也行。
总比她婆婆强,给钱了还不管带孩子,扒着他们一家,恨不得把骨髓都吸干净。
姜棠:“那日没让嫂子卖面也是因为婶子,现在婶子离开盛京,我反倒放心些,嫂子别怪我。”
王氏谢姜棠还来不及。
她虽没读过什么书,但该明白的道理都明白。
帮她是情分,不是本分,血亲都能如此,指望非亲非故的人,能指望什么。
她去码头看,就是想看看陈家娘子怎么做生意,万一姜棠用得到她,不至于抓瞎。
“姜妹子可别这么说,从前是我被猪油蒙了心,我就这几个孩子,总得为她们打算。”
姜棠这就放心了,和王氏签了文书,和其他两家一样,都是给分成。
王氏诧异万分,“不是一天八文钱吗。”
姜棠:“当初是不得已而为之,嫂子别见怪。”
倘若当初说分二成利,王氏的婆婆还能走么,她的生意最后姓什么,兴许最后带着方子回老家。
姜棠没闲心追方子打官司,但是就会像被蚂蚁咬了一口,无伤大雅但心里难受。
王氏一脸羞愧,姜棠这么做自然有她的道理,搁她也不愿意。以后再对家里人说,就说八文钱一天好了。
生意的事敲定好,就是去铁匠铺子那儿打锅,这锅和以前的还不一样,幸好姜棠是熟客,卖的便宜。
等添置好东西,再教会王氏怎么做锅盔,就能推着车去书院门口做生意了。
姜棠打听过,这边小商贩多,第一天先给各家送点点心,以后卖东西方便。
吃食生意干净最重要,先做几天生意,看看利润如何。
王氏是个能干的,她心里有一股劲儿,就是让女儿们吃上肉。
等中午从书院回来,她歇会儿吃点东西,又去街上摆摊。
一个人能顶别人家两人,虽然辛苦,但赚的也多,把婆婆和侄子送走的那点难受慢慢平复不见了。
生意的事不需姜棠管太多,初十这天,她去锦棠居看了看。
正巧安阳郡主等人也在新铺子,安阳和姜棠打听生辰蛋糕的事,“这个蛋糕不是生辰吃得不?”
她母亲生辰已经过了,父亲生辰还早,自己的生辰在明年的三月份,难不成不过生辰就吃不得了。
这不成吧。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