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瑾点了点头,暗道自己进翰林院之后,就只跟着这位贾大人行事就是。不过她进去之后,一开始只是微末的编修职位,皇帝不想起的话,说不定就能干上一辈子。别的地方读书人还珍贵一些,翰林院里头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的,这里可不是你有几分才华就能出头的,穷翰林的名头可是响当当。
有了皓辰的话垫了底,等到真的进入翰林院的时候,孔尚瑾也不会显得手忙脚乱。每三年一次的科举,状元榜眼探花都是一窝蜂的塞进翰林院,虽然每年都有人能找到门路往上爬,但也有不少停留下来。
文人相轻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文人多的地方,大家谁看谁都不顺眼,都不服气,每年新人进来的时候,被打压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孔尚瑾早就做好了准备,倒是显得从容淡定,文人有文人的好处,不会直接动手啊,人家就算是骂人,一句话也得绕上好几个的圈子。
对于那些酸话,孔尚瑾一律只当做听不见,如果真的过分了,她也不会一味的容忍,骂人不带脏字的艺术,她上辈子也是进修过的。
当然,这样的时候并不多,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孔尚瑾还是个年纪尚幼,容貌出色的少女郎,笑容满面的时候,也没有多少人能骂得下去。
孔尚瑾也深谙跟文人相处的道理,文人的骨子里头都有几分清高的尿性,比如孔尚瑾从家里头带上吃的喝的,直接送给这些人的话,他们八成还觉得这是看不起他们,施舍给他们呢,吃了也不理会你的好。但要是请她们品鉴,一起交流什么的,这群人会觉得是给她们面子。
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说法,得到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孔尚瑾好歹也是混了官场多年的油子,处理起这些事情来也是游刃有余,即使有些人依旧不喜欢她,但大面子上也是能过得去。
再加上孔尚瑾也不是那等骄横之人,在翰林院的时候可以算得上勤勤恳恳,偶尔被分到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也不会叫苦叫累,得了空的时候也会主动帮帮旁边的人。这样的人一般人也不会故意针对,一段时间下来,虽不是人人说好,孔尚瑾在翰林院倒是也有几分人脉。
这一年的三甲里头,原本程昱才该是最有人缘的一个,毕竟她是程家出生,典型的清流人士。只可惜程昱向来自视甚高,对着翰林院的前辈也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架势,翰林院里头有几个善茬,自然跟她不对付起来。
程昱自然不会觉得这样的情况是自己的错,在她看来,都是因为翰林院的这些人鼠目寸光,心胸狭隘,这才排挤才华横溢的她。这位自从进了翰林院,每日里都是一副怀才不遇的架势,看得孔尚瑾也是肺疼,这倒是也罢了,程昱不知为何,还把孔尚瑾当做了假想敌,甚至好几次私下跟人抱怨,她在翰林院寸步难行,就是因为这家伙私下捣鬼。
听到谣言的孔尚瑾潸然一笑,压根没把程昱的小动作放在眼中。如果程家出来的都是这样的人,恐怕清流世家的名头也传承不了多久。
当然,程家不可能都是蠢人,这样的消息没几天的功夫就消失不见了,程家甚至还上门来送了一份重礼。
孔尚瑾可不管程家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才对自己示好,或许自家侄女婿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翰林院的时候,少了那一双敌视的眼睛,实在是轻松不少。连带着陆家辉都暗地里说道,这段时间程昱总算不跟疯狗似的,逮谁咬谁了。
翰林院的工作十分枯燥,尤其是孔尚瑾这样的新人。皇帝在科举的时候对她的偏爱似乎马上就消失了,一连几个月都没有专程召见,这般一来,孔尚瑾的日子倒是更闲了,偶尔还得自己去找找校对的工作。
孔尚瑾觉得空闲,甚至动了外放的心思,家里头冯氏却忙得脚不沾地,自家女儿得了状元的名头,自然是大大的好事情,这般一来,他便不担心女儿的婚事为难了。事实上,这段时间以来,上门来打探消息的人实在是不少,冯氏再一次经历了挑花眼。甚至这些人的条件,比孔青琮那时候还略好一些。
冯氏看看哪个都觉得好,仔细想想又觉得不满意,大概是赵氏和明珠郡主两颗珠玉在前,无形之中,冯氏的要求便高了起来。孔尚瑾毕竟是他最为宠爱的小女儿,比两个孙女还要更可心一些,哪里会随便就给她定下来。
荣国公府那边都递了话过来,作为孔尚瑾的外公,孔氏甚至想从孔家给她聘个人,孔家虽然不入仕,但在文人之中的名声是其他家族无法相比的。虽然真的论起来,孔尚瑾跟孔家适龄的少爷也都是差着备份,但两方隔得远了,倒是也可以不计较这些,要知道许多勋贵之家相互联姻,真要论真格的哪里还说得清。
孔氏这般一说,冯氏也动了心思,真要还能聘回家孔家的少爷,自然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不过孔家离得远,那边的少爷品行如何,他也没有把握,冯氏心思一转,便想着自家老爹的八十大寿就在眼前,不如就趁机邀了孔家的少爷过来仔细相看相看,若是有合适的,自家再上门提亲也不迟。
荣国公那头,孔氏也是这般的心思,相比于已经嫁出门大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