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子的名声便传遍了整个大周朝。
魏若得知王芳的夫婿和刘子善都中了进士后,便打发人去他们两家道喜。
因着两家现在都与国公府是姻亲,因此两家宴请宾客时,魏若妯娌都带着孩子们过去了。
两家宴会过后,各自的任命就下来了。
刘子善进了翰林院做编纂,但王芳的夫婿却谋了外放,不日就要离京去任上了。
本朝历来有无翰林不内阁的说法。
如果官员们想要进内阁的话,那是一定要在翰林院待上一回的。
王芳夫婿此举也是绝了他的翰林之路了。
因两家现在是姻亲,老太君便让魏若去问一问王芳,她夫婿为何要外放。
王芳听明魏若来意后便说,她夫婿说以自己的资历估计很难入内阁了。与其在京里苦熬事情还不如去地方上做些实事。
魏若听说后倒觉得王芳夫婿此举甚为明智,她既知外放缘由便不再多问此事,而是问起了王芳对于孩子们婚期的看法。
魏若就道:“原想着等一两年再成婚也行,可你们既要外放,总不能连随姐儿也一并带走了吧,我那嫂嫂就托我来问问能否让孩子们提前成婚?”
这个问题,王芳和她夫婿也在私下讨论过。
他们原本说的是她夫婿先去任上,留王芳在京里操办女儿的婚事,等女儿的婚事操办完后,王芳再带着孩子们赶到任上去。
王芳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魏若。
魏若想了想道:“此事我也只是个传话的,倒也不能说好还是不好,这样吧我回去问问老太君和嫂嫂她们的意见,等得了准话就来回你。”
王芳自然说好。
老太君听完魏若说的话后就把何氏叫了过来。
何氏听后有些没了主意,便说要问老太君的意见。
老太君想了想道:“亲家夫人这样想倒也不是不行,但我担心她一个女子带着孩子们上任不安全。不如趁早把孩子们的婚事办了,这样她也能安安心心的和夫婿一起去任上了。”
何氏本就想早些把媳妇娶进门,闻言自然没有不应的。
老太君又道:“按照以往惯例来看,随姐儿的父亲估摸着能在京城待两个月。你们家里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
何氏闻言忙道:“这些事情都有定例,咱们家人手又足,两个月没问题的。”
老太君想着他们家的家资虽比不上国公府却也是富裕人家,便没再说些什么。
王芳得知了老太君的想法后,便说可以。
于是两家紧赶慢赶着,总算在随姐儿父亲上任前把随姐儿娶进了门。
随姐儿在送走父母后就过起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每日里或是在家侍奉婆母,或是来公府帮魏若处理族中事务。
又多添了一个帮手之后,魏若身上的担子便又少了一些。
等到了十月底的时候,她还吃胖了些。
恰逢此时太后生辰,魏若与妯娌一起去宫中为太后庆生。
太后在席上看了魏若一眼后便笑着道:“我瞅着安国公夫人这日子过的肯定舒心,瞧瞧这才多久没见都吃胖了。”
太后历来对魏若说话就是这样怪声怪气的,魏若也不和她理论,而是笑着附和太后说了两句话。
太后再一次一拳打在棉花上,颇有些气闷。
姜国公老夫人原本在这样的场合是从不说话的,但此时她却笑着开口转移了话题,夸起了仪明郡主。
仪明郡主最喜欢人奉承她,闻言就抿嘴笑了起来。
成王妃见状便也笑着和姜国公老夫人说了几句话。
话题就这么从魏若身上转移到了仪明郡主身上。
魏若见状便松了口气。
仁安长公主却悄无声息的咦了一声。
她送乐太妃回宫的时候,就对乐太妃道:“姜国公府一向低调行事,她们府上的夫人们遇到这样的宴请从不主动开口说话,怎么今日那府上的老夫人却为安国公夫人解围了?”
乐太妃闻言先是笑了一声,随后又问仁安长公主道:“姜国公府的大姑娘和恒哥儿的年纪差不多。”
仁安长公主这才
“话倒也不是那么说的。他们家的男孩虽没什么太大的出息,但也无甚过错。至于他家的女孩嘛,我倒是见过那个姜国公府的大姑娘。她说话行事都是落落大方的,长的又好。安国公夫人未必瞧不中她。”乐太妃闻言笑道。
“长的好,行事也落落大方的人多了去了,她这样的也并不特殊。”仁安长公主还是觉得姜国公府的元氏默姐儿无甚胜算。
就在仁安长公主与乐太妃讨论默姐儿的时候,贵妃和魏若也在问平宁公主关于默姐儿的事。
姜国公老夫人今日在席上的那番话不仅让乐太妃怀疑她有心将曾孙女嫁给恒哥儿,就连贵妃和魏若也觉得她可能有此想法。
正因如此,在稍后的时间,她们就刻意打量了一下默姐儿。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