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稳稳地接过固本培元丹,一把塞入了嘴里,随即灌下一碗水,一点也没洒在外面。
亲眼看着张居正把药吃了下去,朱翊钧又对陈矩说道:“给张先生留下两粒,以备不时之需。”
“是,陛下。”陈矩连忙答应道。
“臣谢陛下!”
“先生一定要节哀顺变。”朱翊钧安慰了张居正几句,最后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就离开了。
皇帝不可能在张家多呆。
即便是如此,消息传到外面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皇帝这是对张居正有多好?
张居正他爹死了,结果皇帝现在就在这里探望。搞什么这是?
太过宠爱张居正了吧?
这样可不好!
朱翊钧回到皇宫,顿时就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可以稳坐钓鱼台,该干嘛干嘛了。
朝廷内外倒也风平浪静,不过所有人都知道,这全是假象。大家都在等,等待有人引爆这个点。
第二天一早,一份题本就送到了内阁——张居正的《请回乡疏》。
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本来就是惯例,大家都觉得应该这么做。
这个题本通过内阁送到了司礼监,这件事情张宏可不敢做主。
别说张宏了,即便是冯保活着也不敢做主,甚至都不敢掺杂什么意见。
题本很快就送到了朱翊钧这里。
朱翊钧没有迟疑,直接拿着张居正的《请回乡疏》来到李太后这里。
看着眼前的题本,李太后也一筹莫展。
前几天还沉浸在给儿子娶媳妇的喜悦当中,谁想到碰到这么一个事,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李太后看来,张居正不能走,他是自己母子二人的依靠。
张居正要是走了,自己母子二人不得让人欺负死?
冯保已经死了,张居正是万万不能离开的。
陈太后坐在一边,也有些迟疑。
她不太想掺和这次的事,不过李太后拉着她过来,她也只能陪着。
自打坐下以后,陈太后就不准备说什么。
屋子里面的气氛有点沉闷。
突然,一个人从外面跑了进来。
朱翊钧转头看过去,发现是张宏。
张宏连忙跪在地上说道:“太后、陛下,司礼监又送过来一份题本,与张阁老之事有关。司礼监不敢怠慢,连忙就送了过来。”
“谁的题本?”朱翊钧沉声问道。
张宏连忙将题本举过头顶说道:“回陛下,是户部侍郎李幼滋。”
来的好快啊!
朱翊钧眼睛微眯。
后世关于李幼滋的记载很多,都是一些很好的评价,比如不结党、不营私、刚正不阿之类的。
可这些话听听就算了。
李幼滋在张居正当朝的时候,对张居正非常支持,或者说对他的理念十分认同。
毕竟大明一朝这个时候的读书人很多还是有一些家国情怀的,并不像后来。
李幼滋也的确是个有才华的人。这个时候的李幼滋还是户部士郎,他首倡张居正夺情,算是开了第一炮,才会引发后来的事情。
后来的事情证明李幼滋的做法的确猜中了张居正的心,让张居正很满意。
因为在过几个月之后,夺情风波散去,张居正论功行赏,李幼滋由户部侍郎直升工部尚书。
虽然算不上一步登天,但也差不多了。到了后来,他和张居正还做了儿女亲家,他的女儿嫁给了张居正的儿子。
在这一次夺情事件中,李幼滋赚了一个盆满钵满,当上了工部尚书以后,重用了一个人。
这也是万历皇帝觉得李幼滋还行的地方。因为他重用的这个人叫做潘季驯,两人开始整修黄河。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大明朝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达到了一个巅峰,能人辈出。
看着张宏手里面的题本,朱翊钧基本能猜出来,这应该就是那份让张居正夺情的题本,也是这份题本引发了接下来的一系列风波。
“拿上来吧。”朱翊钧缓缓的说道。
陈矩连忙走了下去,伸手将题本从张宏的手里面接了过来,直接送到朱翊钧的面前,恭敬的呈了过来。
朱翊钧也没迟疑,伸手就把题本拿了过来。
翻看了一遍,朱翊钧脸色如常,转头看向李太后,笑道:“母后,看来张先生还是很得人心的。”
说完,朱翊钧就把题本递给了李太后。
李太后把题本拿了过来,看了一眼之后,脸上露出了喜色,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李幼滋说的对啊!大明暂时离不开张先生。”
朱翊钧看了一眼李太后,没有说什么。
“先留中吧。”朱翊钧笑着说道:“等到其他人也上了题本以后,朕就明发圣旨,让张先生夺情。”
见到朱翊钧这么说,李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