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俩燃起了从未有过的战意,马上将以前学过的书翻出来重温,而且就是学校没教的,他们也看——省吃俭用从街上买回来的连环画、家里仅有的藏书、报纸,还有陈林和林剪秋两人带的书,兄妹俩一旦有空,马上就低头读书背诵。
陈林和林剪秋见两人英语学得好,不想他们浪费了,就要求每天还是抽一个小时背英语。
对此,萧遥和萧博都没有异议。
反正不管什么,多学肯定是有好处的。
一个月后,大队率先开赛。
沈爱国意气风发,因为上面褒奖了他,所以农庆祝收敛了许多,他觉得,大队长还是属于自己的,农庆祝根本动摇不了。
当然,他也胸有成足,因为侄子已经将答案背熟了,这次的竞赛,绝对是自家侄子赢得第一名!
为了光明正大地给自家侄子拨拉东西,他也精心设了奖品,而且一等奖还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
一等奖是20斤大米+20斤番薯,二等奖10斤大米+10斤番薯,三等奖只有5斤大米+五斤番薯。
对农村来说,这些奖品很实惠。
开赛那天,生产队成绩好点的孩子都来了,不怎么好的也被家长赶鸭子上架来了。
萧姓的,除了萧遥和萧博,还有两个堂兄和一个堂姐也参加。
第一轮上场,考究的是默写。
按规定,谁默写得多,谁就胜出。
沈爱国笃定自己侄子一定能得第一名,因此说道:“为了避免作弊,也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所以孩子们直接在墙上的小黑板上写字,写完马上下来,到时我们上台检查。”
大家马上同意,他们也担心沈爱国利用职权作弊呢,这样做的话,大家放心许多。
萧遥想到凤凰牌自行车,萧博想到回力球鞋,都斗志十足。
两人和其他学生上场,在大队放粮食的房子墙上隔了一米距离站好。
全生产队的大人小孩全都在,将生产队放粮食的房子团团围住,这么一来,根本没有作弊的可能。
开始默写了,由一名小学老师进行读要默写的字词。
四周的围观群众窃窃私语:“这不难,我早想到有这一项,让我家孩子提前练过的!”
“我也是,这默写嘛,哪里少得了啊!”
萧遥听着一个个字词,一笔一划认真地写起来。
她这些日子练字,已经有些模样了,虽然是在墙上的小黑板上用粉笔写,和平时练字不一样,但是字的结构和笔锋之类的,她都能掌握,所以自觉写得还不错。
萧博也写得又快又好,他从小就是个聪明孩子,默写对他来说很轻松,加上练了字,字也变得好看起来。
沈爱国的侄子沈小胖早将需要默写的记得滚花烂熟了,他觉得,自己一定能为家里挣回来20斤大米和20斤番薯,因此上台之前踌躇满志,一副自己赢定了的样子。
可是站在墙上的小黑板前,听着四周的人高高低低的讨论声,他觉得自己的脑子变成了浆糊,原先背好的字词好像记得,可是要下笔写的时候,却总想不起。好容易想起了一些,也不大确定某个字是多一笔还是少一笔。
一共50个词,沈小胖只写了一半,而且还不确定这一半写得对不对,因此额头上冷汗不住地往下掉。
四周的围观群众见了,纷纷低笑道:“看到没有,沈小胖出了一身冷汗,铁定写不好。”
沈小胖的字写得小,还一直用身体和手遮遮掩掩,加上大队为了怕大家推搡,把围观人群隔得有些远,因此大家看不清他写得如何。
沈爱国看到侄子这个样子,差点没气死,但想到沈小胖当时默写,是滚瓜烂熟的,理应不会写错,或许只是紧张,因此抱了几分希望。
这么想着,他忍不住看向很是镇定的萧遥和萧博,眉头皱了皱。
就他所知,这兄妹俩买不起课本,是拿最次等的纸笔抄别人的课本的,这样的条件,他们总不能都写对吧。
至于说萧遥和萧博考第一,那也没什么,因为出题时,特意针对这两人,出了一些平时在练习册中的字词,并不常见。
50个词语,花了好些时间才默写完毕。
孩子们全都下来,又大队几个干部一起上前评分,至于其他,则让乡亲们靠近了继续看着,免得有人上去修改,破坏了公平性。
其实不用说,相同姓氏的,都密切留意着自家姓氏孩子的答案,目光一眨也不眨地盯着,生怕被改了。
成绩很快出来了,2分一个词,1分一个字,沈小胖算下来只有475分,连及格都没到!
而萧遥、萧博和另外两个孩子,一个姓沈,一个姓农的,都满分。
沈爱国脸色很不好看,不过他还记得有个竞争者农庆祝的事,所以勉强压下脸上的不快,宣布第二项比赛开始。
第二项是默写古诗,听题目,要将古诗完整地默写出来,包括题目名字和作者名。
这一关,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