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的亲眷来秦国吧,寡人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秦国,并且会留下来的。”
就是不喜欢,寡人也会让他们喜欢。
秦鱼总觉着,秦王政这话听着怪怪的,但他没有证据。!
残酷
邯郸城外十里处,正在进行一场军队与军队间的厮杀。
一般这样的战乱厮杀,平民百姓们都是躲的越远越好,稍微离的近了,被过往的军卒们抓住,那就只有被强留下做苦役的份,若是大军缺粮缺食,那下场更是惨淡,只能沦为军卒们的口中粮了。
尸骨无存,连随意抛尸带来的瘟疫问题都解决了。
但不知什么时候,赵国和秦国河内的边界地区,这种因为两国打仗带来的兵祸正在不断的削减,乃至形成一种让人瞠目结舌的产业链。
在救人和运人之间,敌我双方在这条生命线上,有一种不分彼此的无言默契。
邯郸城外西南二十里处有一个十里乡。
十里乡,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这个乡一共有十个里,所以才叫十里乡。
十里乡凭山而建,就坐落在太行山脉向东延伸出来的一条小小支脉下。
以前,这个目测还算高大的山疙瘩逼仄崎岖险峻的很,是个鸟兽横行,尸体遍野,草匪都不愿意来安营扎寨的荒地。
但自从秦人入主河内之后,秦国的安平侯就在离此地不远的东南地方划了一笔线——这一条短短的线,自然是落在纸上的——要在此修建一条沟通大河北岸的南阳和荡阴城的直道。
嗯,很明显的,这条直道,中途没有拐弯,直接穿过了赵国的领地。
但这又如何呢?秦国要修建的这条直道,只是擦边了赵国土地一个边角而已,难道赵王要因为这擦边而削的弹丸之地,跟秦国开战吗?
别开玩笑了,赵国的都城邯郸都被秦人给围了将近一年,人家不仅俘虏了三四十万的赵人青壮,还硬生生的从邯郸城要走了近半城的百姓,赵王拿什么去跟秦人打啊?
所以,关于这条直道侵占他国领土之事,涉事双方连提都没提,不过一块荒地,占了就占了吧,多大点事。
秦国有严律峻法,修建直道,说哪天开工就必须哪天开工。
修建直道的人力也很充足,就是上党长平之战的时候秦国俘虏的几十万赵人军卒,修建这条直道,秦国只出了道路督建工程师、些许看守军官和数不胜计的粮草,其他的,就再没有了。
等这条直
道修个七七八八的时候,两三年的时间也就这么过去了。
对修建这条直道的赵人俘虏来说,这两三年过得不知不觉。在这条直道上,他们每日里只做两件事,一件是按标按量的完成自己手头的工作,然后按部就班的吃饭、学习、睡觉。另一件事,就是每日去各自辖区的亭所的公告栏里去听告示,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亲人找来,或者秦人有没有从赵国把自己的亲友给要过来。
虽然这种运气没有落在自己身上,但是,每天看见或者听说有哪哪的同袍与自己的亲人相聚,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精神安慰了。
他们每日都能看得见希望,同时也暗自祈求,这种希望能在自己的身上实现。
消息来的猝不及防,秦国愿意放归他们这些赵人俘虏了。
走吧走吧,终于可以回归故乡了,而且,他们并不是一无所有的离开,秦人允许他们带走这些年他们的劳动所得,虽然不多,但至少每人两身全套的冬夏衣裳鞋袜被褥、足够支持他们归乡的粮和盐还是给了的。
但其实,选择回归故里的赵人很多,留下的更多。
留下的这些人,都是自知即便自己回归故里,家中老弱肯定也都不在了,或者干脆自己本来就是孑然一身,回与不回的,没甚意义。
还不如留在这里,重新安家算了。
这小三年的秦军学不是白上的,在每日每夜的洗脑之下,让这些赵人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的国土之争,只在君王之间的对抗征伐,他们这些底层黎民百姓是秦还是赵,无甚差别。
归赵,你就是赵人,归秦,你就是秦人,难道还有谁来问问你,你是想做赵人还是做秦人吗?
不能够,他们这些穷黔首,在贵人们眼中,恐怕连个卑微的蝼蚁都不如。
蝼蚁还能凭着自身奇特的外形取悦贵人呢,他们若是出现在贵人面前,只怕会污了贵人的眼睛。
所以,无人在意,他们到底是选赵还是选秦,因为,等秦国将赵国攻打下来,他们也就随之都变成秦人,同样不会有秦国的官吏去问他们,他们愿不愿意做秦人。
有必要吗?
你谁啊,你配吗?!
这话固然听着不是很舒服,但他们前半辈子所经历的
,的确就是这样的人生,所以,其实人家只是说了大实话,他们也没什么好反驳的。
但秦赵没有分别的种子,还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了。
而且私心里,他们觉着,秦国,确实要比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