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明明省城有很多读书人,《安江文集》却依然没有足够多的优秀文章可以刊登。
可现在,竟然有一个跟他们一样,还没有考中秀才的人,他的文章出现在了《安江文集》上!
买了书的人得知此事非常吃惊,同时一传十十传百……
“你听说了吗?这个月的《安江文集》上,有童生写的文章。”
“我听说了,正打算去借书来看看。”
“这黎子霄到底是何方神圣?都没考上秀才,文章竟然就上了《安江文集》。”
“有些人没考上秀才是考不上,有些人没考上秀才是没去考……这黎子霄肯定是后者!”
“应该是他家里人或者他想要一鸣惊人,因而前几年没参加科举,今年才参加。”
“听说他已经拿了两个案首,这次院试,他估计又是案首!”
“那他就是小三元了!”
……
有人讨论黎青执,自然也有人讨论黎青执的文章。
“《安江文集》里,黎子霄的文章我已经看过了,字字珠玑,写得非常好。”
“那文章……我自愧弗如。”
“我把文章拿回去给我的老师看了,我老师说他也不一定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我的老师是个举人!”
……
最后,这些人少不得四处打听黎青执:“这黎子霄来省城了吗?”
“他师承何人?”
“我想去拜访一下他……”
……
黎青执还没有来省城,就已经在省城扬名。
杜永宁看到这情况,气到不行。
他的文章就是被这个黎青执的文章挤下来的!要是没有黎青执,现在被人讨论的就是他了!
如果黎青执是个颇有名气的读书人,杜永宁会自认倒霉,不会太难受。
但黎青执跟他一样,是个还没有考上秀才的童生!
而且看现在的情况……黎青执估计是想走他给自己想的路子——在院试前扬名,努力成为院试案首,然后得个小三元。
他想走的路子被别人走了……杜永宁能不生气?
他都不想去看黎青执的文章!
但真的不看又不行……杜永宁捏着鼻子,把黎青执的文章看了一遍。
这文章真的很好,但有点过于老道了,这真的是个童生写的?
他被挤下来的策论是在一个举人的指点下写出来的,但远不如这文章。
这黎青执肯定找了非常厉害的人指点他,说不定还帮他润色过!
杜永宁心里酸溜溜的,而这时,张巡抚收到了安江书院给他送来的《安江文集》。
安江书院会卖书,也会送出去一些书,这省城的官员,就都能收到安江书院的赠书。
张巡抚看到这书,就想到了他帮黎青执送文章的事情,当即翻开。
他看到了黎青执的文章!
没想到这么快就上了……这对黎青执来说,绝对是好事。
中元节
《安江文集》每月十五发售, 这一日,正好是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节, 又称鬼节。
按照崇城县的习俗,这一天, 老百姓要在家门口或者路边点一些蜡烛。
苟同知跟黎青执聊过之后,想留黎青执吃晚饭, 但黎青执婉拒了, 早早回了家。
然后他就看到金小叶在摆弄一堆蜡烛。
“怎么买了这么多蜡烛?”黎青执问。
金小叶道:“今天是七月十五,晚上要点蜡烛。”
“去年好像没点?”黎青执回忆了一下, 去年这时候他已经穿来这个世界了, 没看到金小叶点蜡烛。
金小叶理直气壮的:“当时家里没什么钱,点什么蜡烛?”
黎青执不在那几年, 她从不折腾这些要花钱的玩意儿,去年黎青执回来了,但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她心里没底,自然也不会去买蜡烛来点。
今年就不一样了。
她管着账, 现在绝味斋刨除各种开销,刨除给常瞻他们的工钱, 一天下来能给她挣五六两银子,一个月有一百多两!
金叶绣坊挣的钱不如绝味斋多,但一个月下来, 却也能给她挣三四十两银子。
两个铺子加一起, 金小叶现在一个月能挣二百两银子, 买点蜡烛算啥啊!
黎青执笑了笑,去看金小叶买回来的那些蜡烛。
对大齐的普通百姓来说, 蜡烛并不便宜。
普通农户买了一对蜡烛之后,只有重要场合才拿出来点。
比如过年祭祖的时候要点,点一会儿就吹灭,之后清明上坟的时候要点,点完了吹灭,遇上家里亲人忌日什么的,拜祭的时候也要拿出来点一点。
节省点的,一对蜡烛能用一年。
当然手头宽裕的就不会这么干了,他们每次都会买新的蜡烛回来点,那些点过但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