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村里已经响起了鞭炮声,等黄长植带着黄寄北去老宅祭祖回来就可以开饭了。
父子两回来后拿上白氏事先挑拣出来的两碗肉菜送去了老宅,黄寄北一进屋就感觉大家的目光都朝他们这边集中了过来,看样子就等着他们的肉菜过来开饭了。
老黄家这一年也真是元气大伤,五亩水田没了,卖地的钱也没留下多少,没有这五亩良田全年收成都少了不少,长子院试失利,只能去十八里铺谋生,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一个月一两的收入养活他们自己都算困难,还要老王氏隔三差五的接济一点。
姜氏比起年初刚嫁进来的时候憔悴不少,长时间做绣活到底是伤身子的,黄寄南虽说不用干活,但心里却很不舒服,岳父岳母现在也不大看得起他,这让他很是恼火,只盼着年后的考试让他扬眉吐气了。
大娘黄小梅的情况比姜氏还要差,自从范荷花带着二娘三娘出去自立门户,苏氏又跟着去了十八里铺照顾黄长楷起居,家里的杂活就全都归她了,现在她每天一大早就要起来做洗衣做饭、喂鸡喂猪,大房只留了她一个在家,她想反抗也反抗不了,几个月下来,当初那个水灵灵的大姑娘已经和村里同龄的姑娘们没区别了。
二房黄长棣以前就是个闷葫芦,现在更闷了,整个人呆呆的,活的不清不楚。他知道自己做错了,却又不改正、也不反抗,依旧是逆来顺受。
四房就像个局外人,老黄家怎么样他们无所谓,毕竟他们都指着岳父一家,只要把岳父一家讨好了,将来黄寄东考个功名他们的日子这不就起来了嘛。但他们似乎没注意到,自己儿子已经没了之前的活泼开朗了。
主屋的氛围真是压抑,黄长楷阴阳怪气,老王氏挑三拣四,黄老爹默不作声。黄寄北父子放下碗,说了几句吉祥话后就赶紧回来了。
趁着黄长植父子去送菜的空档,白氏又快速的炒了个地三鲜,给鸡汤调了味,等父子两送完回来菜已经都上桌了。一家子热热闹闹的围着做着坐了下来,这样来看,家里的桌子的确小了些,菜都要放不下了。
大家早已等不及了,立马开吃,黄长植还给自己和白氏整了点小酒,一杯下肚,万分舒爽!
黄四娘摸着自己圆溜溜的小肚子,满足的打了个饱嗝,把大家都逗笑了。今年黄寄北和四娘收到的红包明显比去年鼓了很多,这也说明他们家是一年比一年好了!
正月十五前,茶棚是不开张的,正月里家家户户或是在家或是走亲戚,路上人不多,就算有也是去亲戚家的吃饭的。
趁着这个时候,黄寄北和白氏开始研究客栈的招牌菜。客栈可和茶棚不一样,得有正经的菜式,只有打出了自家的招牌,才能长久的立足。客栈这么大的投资,说不紧张是骗人的。
是以年前黄寄北一家就购买了大量食材,这个时节在家里多备点食材也不会引人注意,谁家过年不吃点好的呢。
黄寄北的经营理念是双管齐下,既要做堂食,也兼顾外带,这样就算堂食的生意起不来,有外带撑着,生意也不会太差,是以他想了三道硬菜作为客栈的招牌:烤鸭、叉烧肉、酸菜鱼。
烤鸭是他早就想做的,之前受限于条件,只能暂时搁置,如今可以安排起来了,画设计图纸的时候他就规划好了厨房烤炉的位置,方便今后使用。
叉烧肉可以作为凉菜也可以作为热菜,上菜速度快、方便带走、味道独特,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而且烤鸭和叉烧不仅可以供客人点菜,还能做成简易的快餐,配些绿叶蔬菜和卤蛋,就能快速完成一份盒饭的制作,非常适合赶路人。
酸菜鱼更是后世大家百吃不厌、经久不衰的一道名菜,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是适配的。半个月前黄寄北就陪着白氏把酸菜腌上了。
以前每到冬天,黄寄北的妈妈就会带着全家腌酸菜,黄寄北至今还记。腌酸菜一般用的是芥菜,没有芥菜的话,青菜、白菜和雪里红也是可以的。
黄寄北选择用淘米水进行发酵,先将芥菜洗干净放在太阳底下控干水分,再烧一锅开水,把晾在室外的芥菜拿回来。将芥菜放在开水中过一遍,一遍即可,时间长了菜就烂了,把井水舀入大盆里,再取一小碗大米放入,反复搓洗让淘米水更好的融入。等烫过的芥菜晾凉了就可以开始腌制了。
拿出一个洗干净晾干了的老酒坛,放入芥菜,等芥菜都码进去了在最上面一层再放些花椒、蒜瓣和小米辣,压上一个大陶碗,倒入淘米水没过坛子里的菜,天气热的时候两三天就可以吃了,冬天天冷,要腌上十天才能发酵入味。
大年初一黄寄北家晚膳的主菜便是这道酸菜鱼,放在盆中养了一晚的大草鱼依旧活力十足,处理的时候没少费力。新鲜的鱼肉肉质就是不一样,一条大草鱼片出了满满一大盆的鱼片,放入葱姜花椒和料酒腌制,下锅前再过裹玉米淀粉,这样才会滑嫩有嚼劲。
加入切好的酸菜,再放一把豆芽,一大锅的酸菜鱼这就做好了,出锅后撒上芝麻和小米椒,淋上热油,“刺啦!”一声,把大家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