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楼镇黄家,乃是古楼镇第一大户,主人家姓黄,外号黄七爷。
黄家是古楼镇唯一的姓黄人家,在古楼镇,姓赵和姓薛的最多,其他也夹杂着不少别的姓氏,但也并不算多,只是姓黄的人家,只此一份。而且黄家也是古楼镇第一大家族,黄七爷上面共有六个哥哥,兄弟七人,没有姐姐也没有妹妹,家运可谓是盛极一时。要说起黄七爷的发家史,那倒是一段传说了。
这段传说,不单单是古楼镇的人知道,就是方圆百十里内的人也大多都听说过,传说古楼镇的黄七爷,其祖父乃是清时期的大官,为这一带的知府,虽说知府仅仅是五品,比起京官甚至是上面的臬台、巡抚、总督等都算是很小的官,可知府却是一方父母官,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小小一个知府,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个封疆大吏了。
尤其是在方圆百里内的百姓眼里,知府的权力可谓是大到了极致。而黄家的家运昌盛,从黄七爷的祖父开始,往下三代都是知府,比上虽不足,可比下却有余,家境过得不是一般的殷实。
连续三代出高官,这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了,但在黄七爷这一代,是黄七爷的大哥,名叫黄知孝,知府的任期在黄知孝的身上就担了两年半,据说当年此地大旱,庄稼颗粒不收,而上面的官府又是横征暴敛,强加赋税,老百姓可谓是被逼得四处逃窜,寻求生计不得,只好饿死或者远走他乡。当时的黄知孝一心为了百姓谋福祉,但见这种官场现状,愤恨不已,私自打开官仓赈灾,饱了百姓的腹,而他则是向上请罪,自愿革职查办。
事后上面查实,念在他一心救民,又碍于国法不容侵犯,便只斩杀了他一人,没有株连九族。如此,黄家的名声,却是从老大黄知孝的身上,远播百里,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树立的极高的赞誉和拥戴后,黄家的其他族人,便是纷纷弃官从商,改行做了生意。
只可惜,老二老三乃至老四老五,竟是在二三十岁便死了,只剩下老六带着老七做起了买卖。
在此地有一句俗话,叫一人惹官非,六族不安宁。所以其他兄弟的死,便是被算在了老大黄知孝的身上,尽管这听起来只不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可当黄家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后,老六竟然也死了。年纪轻轻的老七,也就是现如今的黄七爷,撑起了整个家族的命脉。有了前面几个哥哥的铺路,再加上黄七爷为人忠厚果敢,且聪慧过人,又有着黄家的美名远扬,至此,黄家的生意可谓是顺风顺水,直至成为古楼镇乃至方圆百里内的第一大户!
黄七爷早些年什么生意都做,当然,犯法的生意自然是不碰的,茶叶、丝绸、药材、米粮等等,没有他不做的生意,也没有他做不成的生意,无论到了哪里,只要提一句“黄七爷”这个名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且黄七爷为富能仁,遇到灾年,便是把家中余粮以及钱财捐出,帮助当地官府救济穷困,故而上到官府下到九流,皆是要敬让这位黄七爷三分薄面的。现如今黄七爷七十大寿,可算是惊动了整个古楼镇的官商两界,各地有头有脸的人,自然也都会纷纷前往古楼镇黄家为黄七爷祝寿,虽然现在黄七爷年迈,可黄七爷还有一群儿女和孙子孙女,而且他们现在也都在官商两界混得风生水起。
故而到了黄七爷这个份儿上,在当地,也算是活到了极致了。
此次黄七爷祝寿要听人偶戏,自然是要听名声最为响亮的戏人鬰前往表演,这不,前后缘由,便由此产生。
说到这里,戏人鬰微笑着向我又说道:“猴子,这位黄七爷听说还笃信道教,时常为附近一些道观庙宇捐助香火,且资助钱财修建殿阁等等,而且也有着许多道门中的好友,此次你们师徒若是能够与黄七爷结交,相信以你师父李道长的道行和盛名,黄七爷定会十分的欢喜!”
“呵呵!笃信道教,便是与道门有缘,此乃大福报之举,而且黄七爷为富能仁,可见历代高官富商的,也并不是没有缘由!”我微笑着回应了一声。“俗话说勤能生财、善能养德,而黄七爷既有财又有德,富甲一方,也在情理之中。”
“那可不,其实这次我也算是庆幸,能够被黄七爷邀戏,倘若是旁人,以我目前的状况来说,我能推也就推了,而黄七爷不同,他老人家既然开了口,我就是再有麻烦,也必然要前往赴邀啊!”戏人鬰苦笑不已的解释道。“或许这次是我最明智的一次接活,可也是我最为担心的一次!”
“老师傅,你担心什么?”
我不解的看向戏人鬰,问道。
“猴子,你明白我在担心什么……”戏人鬰脸色一沉,随之叹了一口气:“倘若在黄七爷的家中闹出了什么事端,搅局事小,若是出了人命,那可就不好喽!而且黄七爷也那么大的年纪了,不能为了我这么个小小的唱人偶戏的给气着,再出个好歹,我可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老师傅请放心,有我师父在,定然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我随口向戏人鬰安慰道。“我师父已经提前赶往古楼镇,他必然会想尽办法布置妥当,不会让你在黄七爷家出什么麻烦。”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