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解差与犯妇(1 / 10)

解差与犯妇

顺治二年六月里,一个流火铄金的大热天,江苏如皋县城厢内外,贴出“誊黄”(皇帝的诏令,有让百姓直接阅读的必要,用黄纸抄录,张贴通衢,名为“誊黄”,俗称“皇榜”)。这一贴来,必然轰动。因为“誊黄”的内容,定与百姓的切身利益有关,大致都是恩诏,譬如减免钱粮之类。百姓自然奔走相告,都要去看个明白。

但这道“誊黄”,带给百姓的不是笑声而是哭声。诏令中说:自旨下之日起,限期十天,皆须剃发,遵令者是顺民,违抗者是叛逆。叛逆当然处死,所以很快地流行了两句口号:“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其实,“不留发”并非将头发剃得光光,像个和尚,只是要改变男子梳理头发的样式。在明朝,男子的头发是束结在头顶,外罩网巾,再以不同的身份,戴上不同的冠、帽或巾。如今要改成满洲人的式样,前面一半的头发剃掉,光秃秃的一大块,方名叫“月亮门”;后面的一半头发梳成辫子,垂在脑后。不用扎网巾倒是方便多了,但不方便的地方也很多,上茅房要先将辫子盘在头顶,不然就会很糟糕;跟人打架也得先盘辫子,否则很容易为人所制。

当然,这不是百姓不愿剃发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可以说出来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剃发违背了孔孟之教,有亏孝道。另一个是不能说出来的:忠于大明,不愿做清朝的顺民。

就因为有这个不能说出来的原因,清朝非让百姓剃发不可!剃了发才是顺民,大家做了顺民,天下才会太平。为此,各省都接到“部文”(礼部的公文),将如何“奉行功令”的办法规定得详详细细。各省督抚自然原文照转到各府各州各县,另外规定了限期,同时严词告诫,倘若违限,立即撤职查办。

如皋知县马大为按照规定的办法,第一步是贴出“誊黄”;第二步关照“三班六房”中的“工房”,连夜赶工,做出几百根具体而微的旗杆,高约五尺,上系一面小黄旗,写明“奉旨剃发”;第三步是召集全县的几百名剃头匠,每人发旗杆一根,然后由俗称“四老爷”的典史训话。

“京里有圣旨下来,男人都要剃发梳辫子;如果不剃,脑袋就保不住,这叫作‘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四老爷正一正脸色说,“这不是说着玩的事!你们看看旗杆,这旗杆做什么用?你们拿它插在剃头挑子上,找个地方摆停当。县里会派人替你们去兜揽生意,抓人来让你们替他剃头,剃一个二十文,不准多要。如果不肯剃,‘就地正法,悬首示众’,脑袋就挂在你们剃头挑子的旗杆上!”

此言一出,剃头匠无不心惊胆战。“四老爷!”有个胆大些的说,“一颗骷髅头挂在剃头挑子上,吓得人手都软了,怎么还能剃头啊!”

“看惯了你的胆子就大了!”

四老爷答得很轻松,剃头匠却无不心情沉重,“看惯了”,要杀多少人才能看惯?算了,改行吧!

改行也不行。第二天不做生意,自有差役上门来催,不剃头就去吃牢饭。想想还是鼓起勇气,将剃头挑子挑了出去为妙。

头一天杀了三个人,第二天杀了一个,第三天以后,便都乖乖地留头不留发了。到了离限期还有三天,马大为下令,派地保挨家挨户去检查,还有哪个男子不曾剃发?是何原因?倘是因为生病不能出门,找剃头匠到病榻前去执役。这样奉行功令,真正是“到家”了。

到得最后一天,马大为问“四老爷”:“怎么样?都剃了吧?”

“是!是!差不多了。还有一条街的情形没有报来,不过,一定也是都剃的了。”

谁知不然!居然有个名叫许德溥的秀才,到限期最后一天还不肯剃,而且臂上还刺了字:“头可断,发不可断!”

这就不光是“就地正法”的事了!马大为将许德溥抓了来,审问不屈,解送到府,由府至道,由道到省,最后将案子报到京里。刑部审议定谳,许德溥依“大逆”之罪,本人斩立决,妻子充军到尚阳堡。

起解要派解差。这天五更“点卯”,马大为当堂抽出一支签来看了看便喊:“王朝有!”

“在!”王朝有答应一声,闪了出来。

“许德溥的老婆,充军尚阳堡,你是解差。”

“是。”

“尚阳堡你总知道,在辽东开原县东面。”

“回大老爷的话,”王朝有说,“许德溥的老婆,有三个孩子,顶大的五岁,顶小的还在吃奶。这样子充军到山海关外,母子四个路上吃不起辛苦,非死不可!”

“混账!”马大为将桌子一拍,“照你这么说,就不充军了吗?”

王朝有想想也不错,朝廷的王法,他小小一个县官岂敢不遵?自己的话,根本就是白说了的。

马大为其实是恤下的好官,心想,王朝有这趟差使,路程既远,又有母子四个要照料,实在很苦,所以放缓了声音又说:“怪你自己运气不好,抽签抽中了。我多发你一份盘缠!”

“谢谢大老爷。”王朝有答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