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恭送……”
邓瑛出声打断他们,“以后不要对我行拜礼。”
“督主,我们这是……”
邓瑛朝前走了几步,回头望着众人道:“大家净身入宫,各有各的想法和难处,但不论清苦还是富贵,都要自认为人。我在东厂厂督一任上,并没有对大家施以人情,此时也不敢有多求,唯望诸位行事从心,邓瑛拜谢。”
他说完,拱手要拜,却被一个力道一下拽住。
“替我铺后路啊?”
邓瑛一怔,抬头见杨婉正提溜着他的胳膊,看着众人笑。
“别听他的,人就是要好好过日子,吃好喝好。受了他这一拜,你们就得跟他一样苦了。”
“婉姑娘。”
众人笑着唤杨婉。
杨婉听罢,松开邓瑛的胳膊也笑弯了眉目。
“司礼监聚茶席,我们殿下赏了茶酥给你们,你们该吃吃该喝喝,我要带你们督主回去了吃饭了。”
她说着理了理邓瑛的衣衫,“你没乱吃东西吧。”
“没有。”
“这就对了,走,跟我回去吃饭。”
她说着牵着邓瑛朝后走,一面走一面道:“邓瑛,以后没我的允许,不准再外面说傻话,不准随便拜谢别人,听到没?”
邓瑛跟着她身后笑了笑,“婉婉,你会这样管束我多久。”
杨婉停下脚步,回头踮起脚平视邓瑛,“我杨婉一辈子都会管着你,你死,我是你的身后名,你活着,我是你的后路。邓小瑛你尽管作死,我杨婉一把年纪,什么没见过。”
“婉婉,你今年多大?”
杨婉脸一垮, “邓小瑛,不准没礼貌。”
“是。”
杏影席地(三) “还记得南海子里我跟……
二月底的东厂厂狱中,杨婉在邓瑛脸上看到了很真实的笑容。
虽然外面开始流传白焕在厂狱里被邓瑛折磨地命悬一线,对邓瑛的斥骂之声也越来越大,他们在广济寺外的那间宅子也被愤怒的书院学生砸地乱七八糟,覃闻德等厂卫听说的时候已经气得要杀人了,杨婉怕他们看见要去和学干架,便想找清波馆的人过来收拾,邓瑛却不让。
整整几日,他一点也不生气。
仍然清清淡淡地做饭给杨婉吃,自己有闲时就在院子里敲敲打打。
他手脚不方便,做活得很慢。
但做完之后,他会洗干净手,挽起袖子坐到杨婉对面研墨蘸笔。
杨婉在整理邓瑛近几日与白焕的《对谈录》。试图用一种比较现代的文本形式去记录这两个传统文人的思想,邓瑛则开始提笔写文章了。
不过比起杨婉的从容,邓瑛下笔之前一直在反复地读杨伦的政论文章。
杨婉捧着脸问邓瑛,“你以前从来不动笔的,现在怎么这么认真。”
邓瑛含笑答他:“老师说他想看。”
杨婉翻了翻杨论的文稿,“老师想看你写的,你看我哥的做什么。”
邓瑛道:“我已经很久不写经论文章了,手已经生了,但子兮这几年是越写越好,我怕我冒然下笔,会让老师失望。”
杨婉听完这句话,静静地点了点头。
“好,那你好好看,好好写。”
说收起自己的笔记,抓了一把坚果,坐到灯下一边剥一边陪邓瑛。
白焕在狱中讲评邓瑛的文章,听讲的人时常只有邓瑛和杨婉两个人。
白焕认真而严肃,邓瑛依旧谦卑温和,哪怕这些文章没有办法刊行,他们二人还是在牢室内字斟字酌。邓瑛听得有心得时,会含笑点头。温暖的烛光映照着他的面容,让杨婉有这一种说不出的放松感。
如果说,杨婉在大明的自卑,源自邓瑛的自卑。
那么邓瑛逐渐修复内心的这个过程,对杨婉来说,也是一段救赎之路。
文本是不会骗人的,当邓瑛再次提笔之时,杨婉的笔记也不再只为记录,她自如地运用着现代的各种文体,引用,摘取,评述,贯通各种“主义”提炼她自己的观念,她不再对“历史的洪流”充满恐惧,反而试图在文本里寻找这些无形之水的规律。
这些规律,是以邓瑛这个人,为导引的。
杨婉抱着膝盖看向灯下对谈的两个人。
白焕慈爱地看着邓瑛。
“你对南方新政的理解不输于杨子兮。”
邓瑛向白焕揖礼,“幸得老师此句。”
白焕示意他免礼,抬头又道:“等我身子好一些,你们可以到我家里书房中来,我腾出地方,让你们两个人尽兴地辩一辩。”
邓瑛听了这句话,垂头应“是。”
“我能去听吗?”
杨婉在一旁举手。
白焕笑而不语,杨婉把手举得高了一些,“白老师,我也懂一些的。”
邓瑛回头看了看杨婉,又转向白焕轻声道:“老师,学生此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