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时候便听说海汉军背靠大同江击败了数万清军的攻势,虽说打胜仗对海汉军已经算是常态,但符力终究是第一次来到海外,也还是会对这种大规模作战的战场感到好奇,自然是要去看上一看。至于进入阵地,这对他来说倒不存在问题,军方肯定不会为难从三亚来的官员,何况刘尚昨晚在席间便已经给几名到场的军官打过招呼,让他们尽量给新来的符主任行些方便。
他们所乘坐的马车在接近阵地的时候还是被外围值守的哨兵拦了下来,按照基地内的规定,非军方人员进出阵地都要有书面许可,或是由军方统一安排。崔仁主动上前禀明身份之后,很快便来了一名军官,验证崔仁和符力的身份。
虽然这名军官并不认识符力,但验证身份的过程并没有耽搁太久,他们便得到了放行,军官还专门派了两名士兵陪同,以免他们在阵地中迷路——前面由于堑壕纵横,马车已经无法继续通行了。当然了,除了充当导游之外,也未尝没有借此监视的意思,毕竟符力进入阵地的时候,身边还带着一个朝鲜人。
其实说起来崔仁也不是第一次进入到这片军事禁区了,早在北线阵地还在修建期间,他便以监工的身份带队进过这里,而且还待了不少时日。这次与符力来到这里,他还是能很快分辨出哪条堑壕哪个堡垒是出自于自己带的施工队伍。
因为此时清军已经被赶离朝鲜国境,大同江基地目前并不存在外地威胁,所以阵地上也没有再驻守部队,只在几处地势较高的地方设立了警戒哨。当然了,普通平民依然无法随意进出这片军事禁区,不过能通过关卡进入这里的人员,基本就可以在阵地上的大部分区域内不受限制地随意走动了。
对于第一次来到这种敌前阵地的符力来说,眼前的场景颇具视觉冲击力,整条防线长达数里,纵深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期间濠沟、铁网、拒马、胸墙、小型棱堡、炮台、战斗堑壕交杂,难以想象这么大的工程竟然是在短短两三个月间完成的。
“如果没有这道防线……贵国的处境想必会更加被动!”饶是符力很清楚本国的工程营建能力,也不得不为这道防线的存在而感叹。
崔仁连忙应道:“大人说得是,当时清军南下之势无可抵挡,全靠了海汉在大同江畔筑起这道防线,将清军赶回了北方。若非如此,大同江以南的国土恐怕也早就沦陷了!我朝鲜国三千里江山能得以保全,都有赖于海汉军的英勇作战!”
这话让符力听得非常舒服,海汉在海外充当救世主的角色,自己作为国民自然很乐于听到来自外国人的吹捧。哪怕海汉援朝出兵有着更深层和长远的战略目的,但也的确从客观上保护了朝鲜的国祚得以延续下去。而类似崔仁这样的平民,在得到海汉的庇护之后,更是不用担心会成为清军的战利品,被掳回国去分发给作战有功的士兵当奴隶。崔仁的话里虽然大部分是在拍马屁,但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事实。
不过崔仁终究只是个监工,要论军事理论知识恐怕还没符力多,自然没法在这里为他讲解这道防线在设计和运用上的妙处。符力心里暗暗下了决定,等空闲下来了,一定要约请一位参加了当日作战的军官,为自己实地讲解战斗过程。
符力花了近两小时时间在参观防线阵地上才离开,然后由崔仁带路,前往本地民众居住的营区。符力知道这才是自己今后工作的对象,当下打起精神,在路上便开始仔细询问起相关信息。
符力开口一问,崔仁立刻便知道自己这位新上司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外行人,所提的问题都非常具有针对性,当下也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回应他的问题,唯恐说得不够清楚被新上司看轻自己。
目前基地内的营区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军营、汉人营区、朝鲜人营区。早期在汉人难民与朝鲜民夫之间爆发过几次冲突之后,指挥部便将营区作了调整,将军营安排在中间,隔开了汉人与朝鲜人的营区,这样能够将两国民众隔开降低冲突几率,又能及时出动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基地内朝鲜人最多的时候有超过六千人,到目前仍有大约三千人上下,分为南北两个相邻的营区,而两个大营区中又各自分为三个五百人规模的小营区,以便于进行管理。
崔仁一开始是在营区内当文书,后来被提拔为小营区的管事,再后来其能力得到了刘尚的欣赏,便进一步将他提拔为南营区的总管。要再想往上升,对崔仁来说基本是不可能了,因为基地内负责管理朝鲜人的一把手是朝鲜官方派来的官员,再往上甚至还有金尚宪这种大人物坐镇,崔仁这种毫无背景的小人物基本就已经触到天花板了。
崔仁看得很明白,自己在这个地方已经很难再获得升迁机会,除非是脱离朝鲜加入海汉国籍——驻扎本地的海汉籍民政官员数量极其有限,空缺的职位要远比朝鲜营区多得多。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最快捷有效的办法就是搞好与海汉官员,特别是自己顶头上司的关系,因为根据他所了解到的移民政策,今后主管这项事务的官员应该便是自己的新上司了。
如果只是会拍马屁,那肯定还远远不够赢得新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