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鞭抽打那些动作慢下来或是力竭不支的犯人,要求他们打起精神尽力干活。这些人下手颇狠,让不太适应这种场景的李溰不禁有点心慌。
“这些看守如此凶恶,难道他们不怕周围的囚犯突然暴起反抗吗?”李溰还是忍不住向乔志亚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乔志亚笑着摇摇头道:“世子是说矿坑里那些人?他们可不是什么看守,站在坑口的这些人才是。”
李溰闻言先是一愣,然后便立刻明白了乔志亚的意思——这些拼命鞭打囚犯的人其实也是囚犯,只不过他们应该是被官方赋予了特殊的权力,在矿坑里充当监工。而出于某种原因,他们对于这份工作十分热衷,甚至不惜冒着激怒其他囚犯的风险使用鞭打和辱骂来进行监工。
乔志亚很快就为李溰解开了其中谜底:“这些拿鞭子的囚犯,就是犯人中的工头,他们每个人负责一个开采点,而且都有相应的生产任务。任务完成了自然不必多说,如果完不成,那除了克扣口粮这类常规惩罚之外,他们还很有可能会失去自己的职位。能爬到这个位子上的人,都是好不容易才熬出头的,爬上来之后就不会愿意再摔下去了,所以他们会非常卖力地监督其他犯人的劳作,根本不会去考虑是不是会因此得罪其他人这种问题。”
李溰听了之后恍然大悟,这些被官方任命为工头的囚犯,很有可能也是在挺过了很长时间的鞭打之后才得到了上位的机会,他们要是无法完成任务,那就只能回到以前被别人鞭打的位置。这么一来,那得罪其他犯人就不是什么大事了,先保住自己的饭碗要紧。而以后其他熬出头的犯人做到了工头,当然也是同样的想法。即便偶尔有个别心软的人出现在工头位置上,也会很快就因为这种残酷的制度而被淘汰掉,最终把持这些位置的必然都是些愿意听从官方指派的狠角色。
如果按照先前陆力的说法,这些手持皮鞭的监工,便是囚犯中相对有价值的一批人了。用他们去督促囚犯劳作,远比官方人员更为有效。而即便是因此导致了囚犯间的争斗,官方其实也没多大的实际损失,顶多就是少几个人罢了。
对于大型工程项目和囚犯群体的管理,海汉的确是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而对过去极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些领域的李溰来说,倒是一种十分新奇的体验。他便向乔志亚提及本国目前关押的几千清国战俘,询问是否也能照着海汉的方法去使用这些俘虏。
乔志亚道:“贵国的情况与我们这里有所不同,贵国的战俘几乎全是来自同一阵营,这就很难将其打散安置。如果要投放到工地上使用,那就必须多配备一些武装看守,执行更为严苛的管理。”
李溰道:“辽东蛮子多生性刚猛,就算当了战俘也还是有很多不肯驯服的,直接投放到工地上使用怕是要出问题。”
乔志亚道:“脖子再硬也没钢刀硬,先前陆力少校说的话,世子应该还是记得吧?只要留下有价值的人就行了。不然留着这些战俘,每天吃掉贵国几千斤粮食,那可就太亏了。”
李溰面露忧色道:“话虽如此,只恐杀俘之后会让清国记仇……”
“贵国杀不杀这些战俘,皇太极都不会放过贵国的。”乔志亚决定点醒仍抱有某种幻想的李溰:“清国今年出兵入侵贵国可不是闹着玩的,十万大军兵锋所指,就是要灭掉李氏江山!如果不是贵国反应快搬了救兵,恕我直言,世子此时此刻可能也已经是清军的俘虏了!”
乔志亚所说的可不是玩笑话,而是原本丙子胡乱的史实,在清军渡过鸭绿江之后,十二天便抵达了朝鲜京城,最后结果是朝鲜国王李倧出城投降求和,将朝中亲明反清的几名主要官员交给清军处置。而之后朝鲜去除明朝年号,交出明朝所赐的诰命敕印,奉清国为正统,并将世子李溰和次子李淏送去沈阳当长期人质。
李溰听到这种说法心中略感不快,但也还是沉住了气,并未表现在脸上。在他看来即便没有联军赶来朝鲜支援作战,其实应该也还是能与清军慢慢周旋,不至于出现连自己都成了俘虏的这种荒唐事。他甚至都没考虑过本国会向清国投降认输的可能性,觉得打可能的确是打不过清军,但也就是打不过的程度而已,局势不可能发展到乔志亚所说的灭国地步。
但类似这样的说法,其实在他南下途中已经不止一次听海汉高官提到过,只是这种缺乏实证的理论在他看来不过是海汉人为了表功的一种自我吹嘘。海汉武力的确强大,但没了海汉的帮助,朝鲜就一定会亡国吗?李溰并不这么认为。
乔志亚继续说道:“贵国与清国之间的问题,不是善待对方俘虏就能化解的,清国需要吞并贵国来壮大国力,才能有足够的实力与大明一战。世子不妨好好想想,清国要往外扩张,应该先打哪一国才最明智。”
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多想,即便是以李溰有限的学识,也知道与清国相邻的几国孰强孰弱。北方的罗刹国,西边的蒙古国,南边的大明国,都是不太好下嘴的硬骨头,而唯有位于清国西南的朝鲜国,算是这一区域内实力相对较弱的一国。朝鲜在十年前就已经被当时的后金狠狠打过一次,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