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汤姆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很快便从大海转移到了阿伊努人身上,他对阿伊努人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很感兴趣,便让天草四郎充当翻译,向这叔侄俩了解有关阿伊努部族的生活状况。
这些居住在北海道、千岛群岛、库页岛和勘察加地区的原住民,到底是从何时由何处迁入这一地区,即便到了后世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但阿伊努人的生活方式显然要比同时代的东亚人种更为原始,他们在目前这个时期都还没有进入到农耕社会,这甚至还比海南岛上的黎苗族裔更为落后,顶多跟台湾岛上的土著部落差不多。
阿伊努人有自己的独立语言,而且与日语有着明显的不同。王汤姆以前看过相关的资料,据说阿伊努语与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所使用的语种非常相似。但这叔侄俩提及的民间故事和叙事诗经由天草四郎翻译后仍然晦涩难懂,很难通过这些线索推断出他们的祖先到底来自哪里。
王汤姆认为阿伊努人没能发展出农耕技术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该族群常年生活在高纬度的苦寒地带,远离了同时代的先进文明,所以一直没有培育出适应其生活环境的粮食作物,只能停留在以渔猎为生的原始社会阶段。
落后的生产力,让阿伊努人没办法在这一地区建设起城市规模的聚居点,更不用说成立国家了。所以阿伊努人至今仍是以部族的形态散居各地,没有一个统一的社会体系可言。而这种松散的社会形态,自然无法与已经进入封建社会很久的日本相抗衡,松前藩的出现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数百年里,原本属于阿伊努人的地域会被外部势力一点一点蚕食掉,最终这个人种还是会慢慢走向衰落和消亡。
这个历史趋势不太可能因为海汉的介入而发生改变,除非海汉能向阿伊努人提供农业援助,帮助他们把北海道东部的临海平原建设成大粮仓。
海汉当然不会去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毕竟阿伊努人与外界的接触不多,文化水平几近于零,想将其训练为掌握一定农业生产技术的劳动力也会极为不易,或许要付出几代人的时间才会有明显成效,那显然不会是执委会愿意接受的前景。
舰队离开松前城之后,便沿着北海道西海岸继续往北行进。那两叔侄得了好处,倒是颇为尽职,不管天气是否恶劣,一直轮流在旗舰的甲板上值守,保证能够随时向舰队提供导航所需的信息。
不过他们所提供的信息并不是像水手一样,能够明确掌握自己所处的方位和前进的方向,而是只能在近岸处才能根据所见到的地形地貌,判断自己所在的位置。他们还会很主动地向天草四郎指出,附近海岸的哪个位置有阿伊努人的村落存在,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导航工作是有价值的。
但根据他们所描述的情况,这些临海的阿伊努村落都没有太大的规模,顶多也就是几百人的部族,这显然也不具备让舰队靠岸停船专程拜访的价值。
两天后舰队到达了积丹半岛,这里的海岸十分陡峭,很多峭壁都是高达百米以上,从船上看到的景色颇为壮丽。很多在船舱里休息的水兵,在听到有风景可看的消息后也纷纷来到甲板上,一同观赏这里的美景。
对于参加这次行动的水兵们来说,这大概是他们行伍生涯中最为轻松的一次远航任务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不用全速赶路,没有战斗任务,途中遇到有美丽风景的地方,王汤姆还会主动让舰队放慢速度,甚至专门停下来上岸欣赏。与其说是一次远征,倒更像是一次休假旅行。
绕过这个半岛之后是跨度达百余里的石狩湾,北海道西海岸面积最大的临海平原便位于这里。这个地方在王汤姆穿越前的时代也非常出名,便是北海道地区最大的城市札幌。
札幌这个地名也是来自于阿伊努语,意为“大的河谷”。不过后世的札幌是在十九世纪后半叶日本统治北海道之后,才开始规划在这个地方兴建都市,眼下这个时代可不会有什么城市座落在此。
按照那叔侄俩的说法,这处平原上有好几个大的部族,总人口应该有好几千了。但即便这里有大片自然条件优越的河谷平原,也还能没有让原住民踏入农耕时代,全然不像后世的札幌,将平原上每一块可供耕作的土地都变成了农田。
虽然这里有不少阿伊努部族,但王汤姆却不想在这里耽搁时间。这些土著顶多能带来一些本地的土特产,然后以物易物换一些海汉的物产,但他们不可能像松前藩那样与海汉进行更有意义的交流,对之后的行程也不会带来太大的助益。所以王汤姆下令不在此处逗留,直接跨过石狩湾继续往北走。
1639年一月底,舰队抵达了北海道北端海岸的宗谷湾,这里也是那对阿伊努叔侄的故乡。据他们所说,松前藩每年会有一两艘商船来到这里,与他们的部族进行交易。
松前藩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地来这里贸易,当然是因为这里的土特产供应量比较大的缘故。就连王汤姆先前在松前藩达成的交易中,其实也有不少东西是出自这个地方。那叔侄俩声称能以更好的条件向海汉供货,倒也不是在吹牛。
不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