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山这座新兴海港城市中,超过八成的常驻人口都是海汉军人或者军属,剩下为数不多的部分,大多是这几年陆陆续续通过各种方式从国内招募而来的移民。
而真正本地出身的土着,以及原本在湾区附近定居的欧洲移民,在金山城户籍中所占的比例仅仅只是零头。
毕竟对他们来说,想要克服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的障碍,融入一个完全由汉人构建而成的社会当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捷径也是有的,那便是遵循非汉裔人员快速入籍海汉的传统,主动报名参军。只要服完三年兵役,便能自动获得海汉籍,享受国民待遇。
一些头脑灵活的土着青年,得知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以加入强大的“海汉部落”,就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勇者。
而对于海汉来说,这些土着兵虽然沟通起来有些麻烦,训练过程要远比汉人新兵更为繁琐复杂。但好在土着兵往往悍不畏死,作战勇勐,是天生的战士,只需加以严训,让他们学会遵守军纪即可。
而且他们在金山湾土生土长,十分熟悉本地的环境。需要在城市外围地区执行的侦察、巡逻、探索任务,这些土着兵显然比汉人士兵更为胜任。
但愿意主动参加海汉军的土着毕竟是极少数人,招募他们并非易事,所以在土着出入比较频繁的渔港码头附近,长期设有专门针对土着的征兵点,还特地调派了已经入伍的土着兵在现场担当说客。
不过今天的招兵任务显然不怎么顺利,土着兵在几个同胞面前比划了半天,最终还是没能留下他们。
“报告长官,他们只打渔,不当兵。”土着兵有些沮丧地向坐在屋檐下观望的军官说明了招募失败的原因。
受语言能力所限,这个土着兵只能说极为简短的语句,不过也能让人听明白了。
坐着的年轻军官只是微微点头,表示自己已经了解了情况,倒也没有责备他办事不力。
这种守株待兔的招募方式本就效率不高,一个月能够招到十来个土着兵就算不错的成绩了,多数时间都是业绩为零。
不过经过这几年的实践,上头也知道这事实施起来不太容易,所以对此也很佛系,就算没征到兵也不会有什么罚责。
最失望的恐怕还是负责说服工作的土着兵,毕竟成功招募一名同胞,他就会有一份相应的赏金,但业绩为零,那今天就又是白忙活了。
眼见码头上的土着渔民已经纷纷驾船离去,年轻军官心知今天的征兵任务只能到此为止了,便让土着兵自行返回军营,自己则是去解开拴在门廊下的缰绳,翻身上马向南边的城区慢慢行去。
金山城城区位于金山半岛的东北角上,城区北边是毗邻金门海峡的渔港码头,东边则是贸易港和海军军港,西侧则是大片的临海农田。
目前整个城区的面积,与三亚的老城区相彷,但建筑密度却要稀疏得多。毕竟金山城的人口,到目前也尚未过万,远不及三亚。
但相较于三亚的地理环境,金山城这里可要优越太多了,仅是位于金山半岛北端的这片临海平原,面积就达三亚目前城区的五倍之多。
这给城市建设规划留出了充裕的空间,现有的城区由宽阔的道路分隔成整齐的棋盘状,房屋容积率极低,每家每户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财力,修建独门独院的住所。
而金山湾可供开发的区域还远不止此。这个呈半封闭状态的巨大海湾,内部又分为北、东、南三个海湾,共用宽度不足五里的金门海峡这一处进出航道。但海峡之内的海湾面积,却是大到令人咋舌。
海汉在南海建设规模最大的海军基地金兰港,其海湾面积仅有金山湾的三十分之一而已。
金山半岛所在的南湾,是三个海湾中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一个。而这个海湾的周边沿岸,全是可供开发的平原地带,安置百万人都不在话下。
这个位于北美洲太平洋一侧海岸山脉间隙中的海湾,面积巨大,攻难守易,当然就是王汤姆当初选择此地作为海汉在北美第一块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但这里的开发价值还不止于此。在金山湾的东侧,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是一片南北长一千三百里,东西宽百余里的狭长河谷冲积平原。
这片平原的面积,大约相当于一个半海南岛。与之相比,金山湾海岸的临海平原,不过是只是一个零头罢了。
得益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脉的环绕,这片河谷平原水汽充足,土地肥沃,是整个北美洲西海岸最宜居的一片土地。
由此往北到极北之地的阿拉斯加,往南至中北美洲墨西哥地区,全是绵延不绝的海岸山脉,再无这样大片的肥沃平原。
而往东翻越内华达山脉,去向北美大陆深处,数千里内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是荒漠丘陵,直到翻越高耸的落基山脉之后,才能进入北美中部的草原地区。
毫不夸张地说,金山湾及其相邻的河谷平原,便是北美洲西海岸地区一等一的风水宝地。以金山湾为原点,半径三千里之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