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已动身赴长安,约莫再过半月便回来了。”
李亨的脸色又阴沉了几分,冷冷道:“告诉礼部,按礼制迎太上皇之驾,迎归太上皇需要怎样的礼仪,由礼部商议后奏于朕,礼仪必须隆重,但……不可逾制。”
李辅国明白了他的意思,急忙应了。
李亨脸色难看,李隆基回到长安后,或许会成为他心里的一根刺,甚至……会给刚刚太平安宁的长安城掀起一场风浪,而那个顾青,必然会在浪里游啊游……
禀奏了几件事后,李辅国再次催请李亨去睡,李亨此时也有了困意,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呵欠连天正准备回寝宫,谁知又有一名宫人来奏,李泌和郭子仪相携求见。
李亨苦笑道:“看来是天意,今日朕怕是无法安睡了。”
宫人领来李泌和郭子仪,李亨在兴庆正殿旁的偏阁中召见二人。
至德朝的一文一武两大重臣相携而来,所奏必是大事,李亨挥退左右,殿阁内只剩君臣三人。
李泌开门见山道:“陛下,臣有事奏。”
“奏来。”
“叛军退回河北,朝廷本应起兵继续北进平叛,奈何安西军坚辞抗命,但叛军一日不除,大唐社稷一日无法安宁,臣左思右想,决定向陛下请奏,如当初在灵州时商议时一样,臣想以朝廷的名义向回纥借兵,助大唐剿平叛乱。”
李亨望向郭子仪,郭子仪面色不变,捋须阖目,仿佛没听到一般,李亨心中顿时了然。
看来郭子仪不太乐意向回纥借兵,他与李泌之间的政见不一,有了冲突。
“回纥借兵……自无不可,但回纥人的条件太高,朕无法接受。”李亨叹道。
“陛下,臣可与回纥人再谈谈,当初回纥人说,朝廷除了供应他们的粮草和兵器外,还要允许他们在长安城内抢掠三日,如今陛下已还都长安,正是争取天下民望之时,断不可能答应如此过分的条件,臣愿跟他们谈一谈,或者……国库里调拨出一笔钱财给回纥人,不知陛下可愿答应?”
李亨沉吟思索,神情犹豫不已。
良久,李亨望向郭子仪,客气地道:“郭老将军的意思呢?”
郭子仪睁开眼,缓缓道:“老臣以为,占据北方的叛军其实已是强弩之末,不必劳烦回纥汗国出兵了,如顾青前日殿上所言,待明年开春后,安西军便会开拔北进,彻底平定北方叛军。”
李亨冷笑道:“顾青的话,朕能信吗?”
郭子仪却点了点头,道:“老臣是粗鄙武将,朝堂上如何争斗老臣不管,但老臣确信顾青不是失大义之人,就算日后顾青与陛下之间发生什么,但那是平叛以后的事了。大义当前,顾青一定不会让天下人失望,他说明年开春出兵,那就一定会出兵。”
李亨摇头,缓缓道:“安西军是虎狼之师,顾青也有虎狼之心,安西军不愿离开长安,就是为了接管长安城的防务,未来还不知他会做出什么,朕实在不敢相信明年开春后顾青会答应出兵。郭老将军,您的话说得太满了。”
李泌也望向郭子仪,道:“郭老将军,下官的想法与陛下的一样,安西军如今已自成一国,朝廷宣调已对他们无用,下官也不信顾青会出兵,他和安西军的利益,在于占住长安,平叛不符合他的利益。”
郭子仪叹道:“陛下与李先生皆不信安西军会顾全大义,然而这两年平定叛乱之战,从函谷关到颍水,从襄州城到潼关,叛军被打得阵脚大乱,不得不退回河北。安西军付出巨大的牺牲,将士伤亡折损上万,若顾青并无大义之心,他为何要与叛军拼杀?留在南方坐等朔方军和叛军两败俱伤不是更符合他的利益吗?”
前锋北渡
“忠”这个字眼的范围很广,要看所忠的是什么。
有的是忠君,有的是忠国,还有的只忠于自己,每一个意思都不一样,从而做出的事情也大相径庭。
顾青的答案有点复杂,之所以走到如今的地步,最初的初衷是看到李隆基把江山玩坏了,怒其不争之余,不顾一切地升官晋爵,为的就是掌握权力,参与到朝堂中来,为百姓们做点什么。
顾青的答案有很多,但其中绝不包括“忠君”,这是古往今来最愚蠢的一种方式,帝王如果尚算英明,不妨老老实实在他治下当个盛世小民,凑凑活活过完一辈子,帝王如果昏聩,那就拉下去,换人。
李亨不懂顾青,郭子仪也不懂。
顾青就算有反意,也不是为了自己当皇帝而反,他有更高的目的。
李泌更不懂顾青,作为李亨的重要谋臣,他只需要懂李亨。
“陛下,顾青手握安西军,其人羽翼已丰,随时有可能对陛下做出不可言之事,臣以为,不管怎样的原因,顾青的权势必须被扼制,否则臣权迟早会驾凌君权之上,难道大唐天子以后只能承仰权臣之鼻息了吗?”
这番话顿时刺中了李亨的心脏。
皇权是他最看重的,等了半辈子,眼巴巴地等着父皇蹬腿前把皇位传给自己,谁知这位父皇越老越精神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