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北美,总有人说好山好水好寂寞,我很不理解。要论会消磨时光,老美天下第一,单就四大职业球赛,就够人从春忙到冬。再穿插上奥运会、世界杯、各类网球比赛等,怎么会无聊呢?
但在我眼里,篮球是一帮遮天蔽日的大个儿你争我抢,橄榄球是一堆壮汉连滚带爬,垒球是一哨猛男莫名其妙转圈乱跑,比较起来,冰球作为速度最快的集体项目,可视性胜过任何一种。
我最喜欢的球星是底特律冰球运动员费德洛夫。白头盔,红铠甲,银色的冰面上集凶残、矫健和优美于一身,所谓的好莱坞硬汉偶像在冰球哥面前就不算什么了。
打冰球首先得是滑冰高手。在光滑如镜的冰面,仅靠两根铁片支撑身体已经是非人类的。然后所谓球,既不可用手抓,也不能用脚踢,而要用带拐弯的棍子去拨拉,球门本来就窄,还有一个全副武装的大块头虎视眈眈蹲踞镇守……还要具有力量、速度、耐力、技巧、聪明、果敢、承压、冷静、经摔、耐撞等素质。最惊人的是还得会打架,抗揍性能好,有单挑,有群殴,衣服都能给扒光,露出大白肉,男性荷尔蒙气息浓郁,那些碰根汗毛就喊犯规的娘娘腔是玩不来的。
当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职业冰球组织,当属national hockey league(nhl,国家冰上曲棍球联盟),它由美国和加拿大共30支球队组成。在很多北美人心中,nhl的地位与中国球迷熟悉的nba不分仲伯。
本文的主角亨利·斯塔尔和琳达·斯塔尔,是一对五十多岁的农民夫妇,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叫雷湾的小镇,以为园林和高尔夫球场种植草坪为生。
他们的大儿子叫埃里克,31岁,是nhl大名鼎鼎的冰球巨星。埃里克18岁进入北卡飓风队,25岁当上队长,赢得过nhl总冠军斯坦利杯、冬奥会冠军、世界杯冠军,是冰球历史上为数不多获得三金殊荣者,曾四次入选全明星队,后转会到纽约,年薪950万美元。
但他们不仅有这一个儿子,还有个二儿子叫马克,29岁,也在nhl打球,效力于纽约游骑兵队,代理队长,司职第一后卫,当选过全明星,年薪400万美元。
但他们不仅有这两个儿子,还有个三儿子叫约尔丹,27岁,同样在nhl,中锋,2006年入匹兹堡企鹅队,捧过斯坦利杯,挂过世界杯金牌,如今为北卡代理队长,年薪600万美元。
但他们不仅有这三个儿子,还有个小儿子叫贾里德,25岁,2008年加入nhl,右翼常规球员,起薪65万美元。这位永远被人用显微镜来挑剔的小弟,就像与王位无缘的小王子,快乐地走着自己的路。
我是底特律红翅膀队的球迷,对其他队了解不多,知道埃里克·斯塔尔实在因为他太有名。球员在场上都带着头盔,看不清脸,当我偶然发现背后印着staal(姓氏“斯塔尔”的英文)的原来不止他一人,震惊极了。四兄弟均为1米93,仪表堂堂,彬彬有礼,身价不菲却没有任何绯闻,可谓罕有。
职业冰球是一条极度艰辛的道路,比中国家长熟悉的“爬藤”
我的第一反应是他们是天才,但了解到他们的背景后却发现并不尽然。雷湾镇是个冬天很冷的地方,环境和传统的缘故使得冰球在当地很流行。斯塔尔夫妇也不例外,都是冰球迷,亨利年轻时还在大学校队打过。当然这只是业余爱好,他们的本行是种地,从春到秋忙着几百亩草田。唯有冬天,夫妻俩才有空带孩子玩,而这一玩就把生来瘦弱内向的小孩玩成了世界顶级的职业球员。
男孩们接触冰球很自然,因为冬天漫长寒冷,农场也没什么地方去,他家旁边的小水塘就成了天然冰场。亨利一琢磨,就在自家后院浇了一块冰场,还装上了围栏、灯光和球网,比水塘高大上多了。孩子们开心极了,放学后就泡在上面,邻居和亲戚小孩也常去凑热闹。
他们家厨房的窗户正对着冰场,琳达一边忙家务一边看着他们,饭做好了就叫他们进屋吃,时间到了就关掉照明灯招呼他们去睡觉。小子们经常意犹未尽,央求妈妈多玩一会,等得小脸冻红了手脚冻僵了,当妈的一心疼不得不把灯再打开。这块冰场使孩子们的冬天格外多彩。
严冬过后冰场消融,就到了种草的时节。男孩们放学后都得去田里,从耕地、撒种、施肥、浇水、割草,到操作农机,甚至搬运与铺装草皮,一样不落,暑假更得天天干,直到冰封大地,后院重新变成冰球场。
亨利也跟儿子们玩,后来觉得不能总乱打下去,就送他们去接受一些正规训练。比赛是其中的一部分,更是增加经验、享受打球乐趣的好途径,夫妻俩便让儿子尽可能地多参加。但除了鼓励他们好好打,并不要求任何结果。
在西方,运动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父母拖着孩子在各种场馆间冲杀是常态。琳达每天先把家务和晚饭做好,然后带足加餐接儿子们放学,再分别送他们去练习或比赛。中间见缝插针督促他们写作业,回来照顾完他们吃饭洗漱,还要对付堆积如山的脏衣服。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