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这位身大司徒的经验来看,这种小规模的议事,凡是叫他过来,除了出钱,就没别的事了。
所以,虽然没有什么用,但是,沈尚书每次都还是努力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反正,不管朝事如何,户部的这一摊子事,沈尚书是管好了,至于别的,能不掺和就不掺和吧……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沈翼的政治智慧,当好一个抠抠搜搜的钱袋子,其他万事不理。
至少目前来看,因为户部的压力一直很大,所以,天子对他的宽容度,还是很高的。
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开口,不代表真的就不需要说话。
王翱和俞士悦的话,一个温和,一个略显激进,虽然都是为了安抚天子的情绪,但是,更多的是态度上的表达。
可是沈翼就不一样了,他是这几个人当中,唯一一个一针见血,指出了正确的解决方向的。
朝堂上的事情,很多时候,难以分辨对错。
天子刚刚的怒火,或许是掺杂着情感,但是更重要的,却是给杨杰在草原上的所作所为,定下了性质。
将杨杰比作岳武穆,言下之意就是,天子不想当赵构,所以,他不会容忍朝臣中有秦桧存在。
这种情况下,只想着表忠心,固然能解决一时之难,但是,却治标不治本。
天子之所以这么生气,是察觉到了朝臣心中的某些想法。
但是,想也知道,天子不可能天天发怒,也不可能对着满朝的文武百官,次次疾声厉喝。
要是发火能解决问题,那么,这朝堂上就不会有那么多难办的事了。
就如今的状况而言,说沈翼等人,要向秦桧一样,出卖杨杰求和,倒不至于,但是,对杨杰不顾后果的行为,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满的。
当然,从道理上而言,这种不满有些不近人情,有寒了忠臣之心的意味,这也是天子雷霆大怒的原因。
但是,不近人情归不近人情,却不是空穴来风。
鞑靼内乱,瓦剌会从中渔利,这几乎是必然的事,从这个角度而言,不免就有人会想,如果没有杨杰的这一番举动,瓦剌和鞑靼两败俱伤,是否会比现在的局面更加有利。
这才是朝臣们心中不满的真正原因。
沈翼的话没有王翱的巧妙,也没有俞士悦的激进,但是,他却指出了至关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大明和杨杰,是同一战线上的自己人。
其实这一点,刚刚俞士悦也提到了,但是,他只是用来辅证自己不会怪罪杨杰的观点,却没有利用起来。
而沈翼则是更进一步指出了,杨杰奉命出边,固然是为了搅动草原风云,但是,平衡草原各方势力,不是杨杰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朝廷的事。
换句话说,这是国政,是需要整个朝廷协同合力的事。
既然如此,那么杨杰所做的一切,就不是结束,而是开始,鞑靼内乱,的确有可能给瓦剌可趁之机。
但是,这对大明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插手草原的大好机会?
就像沈翼所说的,原先五大部落是通过脱脱不花来和大明进行互市,那么如今脱脱不花一死,各部分崩离析,但是,互市却不会停止。
毕竟,在外有瓦剌威胁的情况下,内有各部相互争斗的情况下,尽快的壮大实力,才是各部需要做的。
所以这种情况下,各部更需要争取大明的支持。
这比扶持一个傀儡大汗,可是对大明来说更加有利的事情,毕竟,哪怕是一个傀儡,至少也是明面上的共主。
只要是有这个共主,无论是不是傀儡,都比彻底的分裂,风险要更大,灵活度要更低。
沈翼的言下之意很清楚,那就是,朝廷这个时候,应该和杨杰竭力配合,以他之前在草原创造的良好局面为契机,由朝廷出面干预,彻底达到,让草原陷入长久混乱的目的。
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策!
或者说……这才是天子想要的……
沈尚书抬头望着天子,果不其然,便看到了天子眼中隐含的一丝笑容。
与此同时,在场的其他大臣,也同样受到了沈翼的启发,皱眉沉吟了片刻,王翱道。
“沈尚书所言有理,草原苦寒,但是中原却物资丰富,对于草原各部来说,没有比互市,获取物资更加方便安全的渠道了。”
“鞑靼各部分裂后,内外交困,只会更加依靠互市,大明完全可以趁此机会,重新制定互市条例,和更多的部族分别开展互市。”
应该说,互市开展了这么长时间,虽然说,朝中一直都有反对的声音在。
但是,随着真正落实下去,朝中的诸多大臣,还是渐渐放下了顾虑。
大明和宋朝不同,至少目前来看,没有三冗之费,蒙古各部,也和辽金西夏不同,尤其是在如今鞑靼分裂之后,各部之间相互征战,混乱不堪,完全没有成建制的国家出现。
尤其是在皇店包揽边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