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到了钟声了吗?”
札灯看向身旁的隆措,今天的天气很好,阳光从他立挺的鼻子侧映出一片阴影,他望着前路的方向,“什么钟声?”
札灯的确是听到了一些钟声,但是却不知道从何处传来,她停住了脚步,闭眼细细地感受,隆措看到金色的阳光下她脸上的绒毛,她的睁开了眼睛,“又没有了。”
那阵钟声消失了,她几乎都要以为是自己的幻觉了。
“你确定是这条路吗?我们已经找了快一天了。”
隆措把水壶递给她,札灯喝了一口水,“那天天黑得很早,我就是沿哲仁寺的标志走,来来回回饶了几圈,接着出现了另一条路,可是现在不知道怎么的找不到了。”
这条路人格外的少,自从仓城改制以后,这边有许多荒废的庄园和宅子,更多的人搬到山下去住了。
她瞭望着广阔的天际,视线落在了几座民宅上。
隆措露出洁白的牙齿,“那要是累了,咱们找个地方休息休息吧。”
札灯轻轻嗯了一声,两人正要往回走时,从哲仁寺的方向走来了一个绑着辫子的女孩,她的脸因为长期日晒而带有该高原地区特有的红色的,她看到了两人,露出一点的惊讶,接着友好地笑了笑。
她走过时,从她背后的篓子里落下了一本书,那女孩弯腰想要捡起,札灯先她一步,捡了起来,是一本经书,她拍了拍灰尘递了过去,“给你。”
女孩收回经书,她看着札灯的眼睛,忽然露出一些惊喜的表情,用手摆了几个手势。
“她好像并不能说话。”
隆措也跟了过来。
那女孩想了一会,从篓子里拿出了纸和笔,很快的写了些东西递给了札灯,札灯认得一些仓文,但是不完全,于是她又把纸条递给隆措。
“她说,谢谢你,问你为什么在这里,是否需要帮助。”
隆措用仓语同那个女孩说了句话。
女孩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接着她看向了札灯,又看了一眼隆措,棕黑的眼睛闪烁着一些好奇。
她又朝隆措比划着,在纸上写了些东西。
札灯极为认真地听着隆措的话,大概听懂隆措介绍了他们的来历,以及哲仁寺什么的,其他的她抿着嘴听了一会,就听不太明白了。
“她是这里的住人,我刚刚问她是不是从哲仁寺来,她说她正从那处回家。”
隆措看着札灯困惑的表情,又觉得她这样很可爱,不由得停顿了一下,“我还问她附近是不是有其他的岔道,她说没有。”
札灯看向了那个女孩,她也看着札灯。
那个女孩又写了一些东西递给隆措,眼睛却仍旧看着札灯。
隆措接过,又确认了一下文本的内容,有些惊讶:“她说,她认识你。”
札灯确定自己从未见过这个女孩。
隆措接着说:“都是朋友,她说,如果不嫌弃,可以来她家里歇一歇。”
那女孩看向了札灯,邀请的表情即便不用言语也能辨认。
札灯很少接触到这样的盛情,看着她的眼睛,就好像从前也有这样的眼睛看着她一样,她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札灯是第一次来到仓城本地人的家中。
仓城改制以后,仓城的房屋也顺应时代变更变得更加科技化,可是这里仿佛从改制前到现在都没有变更,只是通了水电,房屋内一应从前仓城庄园房屋的式样。
女孩去端茶水时,札灯正准备在桌旁坐下,却看见了橱柜内的相框。
那是一张温馨的合照。
“你认识吗?”
隆措在她身后,弯腰看向了那个相框,瘦削修长的短发少女站在中间,她的左手边是今天他们遇到的哑女,右手边是一个略显拘谨的小沙弥,他一眼就辨认出了这个小沙弥,是哲仁寺的主理僧。
札灯指着那个瘦削修长的少女,“是桑吉。”
她绝不会认错,即便未有妆饰,她也一眼看出了这个面无表情的少女就是桑吉。
“你的向导?”
隆措总觉得相片里的少女有些眼熟。
“你不觉得这太过于巧合了吗?”
隆措收回视线,眼神落在札灯的侧脸。
两人身后传来杯子放置在桌上的轻击声。
两人得知这个名叫玛哈撒的女孩的先祖是该区怀丹仁宗族的农奴,改制后,她并未随族人离地而居,而是一直居住在此处,不曾离开,她对笃信教义,日日去哲仁寺诵经。
这时札灯才弄清桑吉的来历,她是怀丹仁一族的后裔,哲仁寺自仓城初始就受怀丹仁供给,即便如今怀丹仁氏族没落,也始终由怀丹仁族人掌控该寺政教大权。
而照片中的小沙弥,如今哲仁寺的主理僧,是桑吉的胞弟,赞敦。
玛哈撒从看到札灯时就一直用一种崇敬目光追随她,在两人离开玛哈撒的住处时,她握住了札灯的手,放在了自己的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