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表现,李跃就给他表现的机会。
“南面情势若何?”李跃转向江东。
北面僵持,秦国现出疲态,按说现在是桓温出手的最好时机。
收复蜀中、汉中,能重振声威。
“苻坚留吕婆楼镇蜀中,桓温借武陵王司马晞谋反一案,排除异己,族诛殷涓、庾倩、庾柔等人,庾蕴饮鸩自尽,庾希与庾邈、儿子庾攸之逃入海陵陂泽,庾氏一门式微。”卢青翻出前段时日送回的情报。
庾氏一门在荆襄颇有势力。
每个士族都有自己的地盘,声势最隆的陶侃辞官归隐后,荆襄重镇落入庾冰、庾翼兄弟之手,彼时桓温还是庾翼麾下一前锋小督。
东晋朝廷担心庾氏尾大不掉,威胁下游的建康,遂扶持二流士族的桓温上位。
只是没想到桓温野心更大。
晋室内斗比梁国惨烈几倍,一旦失败,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所以在江东内斗永远大于一切,战场上输了,最多废为庶人,但内斗输了,下场不言而喻。
桓温忙着排除异己,自然无心收复蜀中。
“桓温清理庾氏,怕是要对司马家动手!”崔宏举一反三道。
李跃踱了两步,“这是好事,桓温篡位,晋室仅有的正统亦将荡然无存。”
按这种趋势,江东根本不用打,他们自己就能把自己玩残。
李跃只需等待一个合适时机即可。
“还有一事,当初陛下放归江东的质子、降将,不少人暗中与校事府接触,希望重回邺城。”杨略道。
“嗯?还有这等事?”李跃心中一喜。
这比在战场上攻城略地还要有成就感。
刀矛只能让人的身体臣服,不能让他们的心臣服。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谁在克复神州恢复华夏一目了然,以江东现在的环境,有志之士仰慕大梁也在情理之中。
“共有一百五十七人,臣已令校事安抚他们。”
国力
一共放归六百三十二人,接近四分之一的比例,成果斐然。
江东士族占据高位,但中下层的实职还是要靠这些寒门庶族之人。
魏晋士族蓬勃发展,突飞猛进,垄断官员任免升迁,到了江东这些年,“进化”出清官浊官之分。
清官不是清正廉洁之官,而是清闲贵重之官,浊官意为地位卑下事务冗繁之官。
士族子弟以浊官为耻,以任事出力为耻。
所以具体事务逐渐转到寒门庶族出身的浊官身上。
“再令江东送些子弟来邺城游学。”李跃若是控制了这些人,江东也就不攻自破了。
不怕江东滥竽充数,嫡系子弟他们自己留着,李跃要的就是旁系、寒门。
大梁最吸引的也是他们。
“尚武堂诸学庞杂,不如改回太学,分门别类,便于朝廷管理。”崔宏拱手道。
的确,如今尚武堂的确有些杂乱。
太学就是朝廷设立的大学,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恢复太学,等于李跃掌握了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标准,一定程度上能遏制阶层固化,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有了太学,算数、工学、医学有了容身之地,能统一学术思想。
设太学,是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关键一步。
李跃要抬高其他学术,也许经过太学。
“此事就交由你主理。”李跃给崔宏找了些事做,不能让他太闲,一闲就开始琢磨人心了。
“唯!”崔宏拱手一礼。
出征河套的大军押着牲畜陆陆续续返回,只留在高云六千骑驻守。
蒲坂仍在僵持之中。
天暖之后,苻坚令邓羌、苻飞二将发动反攻,被王猛轻松挡住,死伤两千余精锐后,又退回蒲坂城中。
为了抵抗王猛、魏山这五万梁军,氐秦几乎举国之力。
原本不多的家底,都投了过来。
沿龙门渡至风陵渡设防近三百里。
王猛也不急着进攻,就这么拖着、耗着,在营垒中打造各种攻城器械,又下令士卒屯垦,规定每名士卒必须耕种七亩田,由后方提供种子、农具、耕牛。
摆出一副长期拉锯的架势。
苻坚若是退兵,晋阳肯定没了,然后慕容垂大军随时南下,并州梁军齐发,三面夹击,蒲坂必定守不住。
不过为了支持王猛和魏山的五万大军,邺城去年好不容易积累的一些家底,源源不绝送往前线。
五万大军,还是以步卒为主,对如今的梁国而言,并不吃力。
从前年对付桓温北伐,到去年狩猎草原,攻取河套,每次出兵,必有斩获。
而且斩获还是付出的两三倍,这还不算战略利益。
以常炜为首的尚书台并不反对战争,而是反对空耗国力。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则止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