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在王宵猎军中,参观、交流、学习,慢慢感受到。
个人勇武有没有用?当然有用。一个猛将相当于对方几人,好处是肉眼可见的。可是,对于一支军队,几千人甚至几万人,一个人的勇武有多大的用处?
个人勇武,感觉不如王宵猎军中的单兵训练。标准作战动作,整齐划一,精良的装备,这样发挥出来的战斗力要更大一些。这是不是个人勇武?好像是的,但又不仅仅如此。
或许这就是组织力?最少应该是组织力的一部分。
几个人讨论一会,纷纷摇头。
姜敏几个人都没有多说。也没法多说。组织力的提法,超出这个世界太多。即使王宵猎,即使明确提出来,还是经过几支军队,不断迭代,直到姜敏才勉强满意。跟没有接触过的人讲,怎么能讲明白?
刘琦道:“感觉太尉的军队与我们的军队,完全不一样。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太尉反而认为不重要。我们认为不重要的东西,太尉又极端重视。偏偏太尉连战连胜,让人好生疑惑。”
吴玠和关师谷点头,都觉得有点郁闷。
王宵猎连战连胜,几乎未逢一败,这才是让人沮丧的。想给自己找个借口都没有。
认识到军队的战斗力主要来自于组织能力,是对军事认识的飞跃,怎么形容这个进步都不过分。从此之后,军事就变成了科学,而不再只是靠经验和天才。
这就是跟抗日战争时的国军一样。上层将领,包括中层将领,也有很多人忠心为国。但是,他们的努力在日军面前显得悲壮,无可奈何。甚至到了二战将要结束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对法斯反攻,国军还有豫湘桂大溃败。经常有人讲川军出川抗日的悲壮历史,却少有人分析四川壮丁有多少人到了抗日战场,有多少人死在了路上。
这种系统性、制度性的落后,是军事落后的根源。宋朝的兵将,并不弱于金朝的兵将。宋朝的武器,并不弱于金军的武器。宋朝的后勤,也不落后于金朝的后勤。但是宋朝军队的组织性,远远落后于金军。
金军的先进不是制度性的,而只是由于金朝初起,其军队恰好有这样的表现罢了。当宋朝军队完成整合,并不弱于金朝军队,甚至战而胜之。
研究军事问题,只研究几个名将是不对的,必须要对军队的组织性、制度性进行考察。这个时候的宋军,除了极少数军队,大部分还不具备对金军的优势。
吴玠、刘琦、关师古几个人,只能看出王宵猎的军队与自己的军队不同。为什么有这些不同,这些不同对军队战斗力有什么作用,他们还认识不到。
喝了一会酒,关师谷道:“人们常说,打仗就是打钱粮。腰中无钱,英雄也难。但我看你们军中,士卒的军饷并不高,赏钱也不丰厚。他们怎么肯卖命?”
姜敏道:“他们当然是为国家卖命,不是为了那几贯钱卖命。再者说,俸钱虽然不丰厚,也不少了。”
宋朝的军俸,一般的禁军是一月五百文,月粮两石五斗。当然现在各军军俸不一,而且物价涨了不知多少,没有统一的标准。王宵猎军中士卒是五百文,一年以上八百文,直到退役。效用是三贯至十贯,分成五级。饮食都是在军中食堂,没有月粮。
虽然说是士卒在军中服兵役,王宵猎并没有克扣俸钱,而且还有增加。只是不发月粮,改为了军中食堂而已。对于士卒来说,由于家属不从军,一切吃穿用住都是在军中,实际收入还增加了。
与吴玠、刘琦和关师谷的军队相比,只有杀敌赏赐比较少,但是公平。
吴玠道:“听说王太尉弄了什么勋和功臣,若士卒真是杀敌立功,会有赏赐。只是,士卒打仗,为了钱而已。这些有用吗?更不要说,很多人根本就找不到家属了。”
姜敏道:“真找不到家属的,自然有军中代为安排,不误祭祀。有没有用,现在刚刚实行,还不好说。等以后时间长了,自然就知道了。”
关师谷微微摇了摇头,显然不认可这种做法。
当兵吃粮,钱是最实惠的,不拿钱出来士卒怎么甘心?
张均看几个人的样子,明显不认同。道:“宣抚之所以这样做,是认为士卒作战不只是为了赏钱,更是因为他们有一颗报国的心。现在北边山里,不知有多少义军。这些人不要说赏钱,甚至食不裹腹,他们又是为了什么?”
吴玠几个人愣住,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
张均道:“之所以有勋,有功臣,是因为宣抚认为,他们的功勋只有赏钱是不够的,还需要别的。所以哪怕只是一个士卒,真为国立功,去世后也会享受祭祀。便如丹头寨一战,有一个士卒孟都,杀敌众多,授护军之勋。他的尸身回乡之后,知州亲自送葬,立庙四时祭祀。人有荣辱之心,自然知道该做这样的人。”
刘琦默默点了点头,知道张均意思。
不过这种方法其他军队学不来,最少短期学不来。军队内的制度不同,特别是氛围不同,更重要的是地方官未必配合。知州送葬,谁理会你?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