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习以为常,然而这些照片却让他无法平静以对。年轻的受害者浑身布满了一个个小孔,许多小孔中都嵌着一粒小小的金属块。现场几乎没什么血迹,金属粒上的高温瞬间封闭了伤口周围的血管。嫌疑人事先是否知道他的武器能让伤口立即止血?他是故意要让受害者意识清晰地感受撕心裂肺的疼痛吗?那么,这是可以代表他犯罪特征的惯用手法吗?此刻,莱姆终于明白了萨克斯的忧虑从何而来。
“上帝啊。”大个子警探喃喃道。
莱姆整了整思绪,不让尸体的惨状影响自己,然后问:“他是谁?”
“路易斯·马丁,一家音乐商店的副经理,二十八岁,没有犯罪记录。”
“和阿冈昆、大都会捷运局……这些机构有什么关联?有任何可能导致被杀的理由吗?”
“完全没有。”萨克斯回答。
“看来是恰巧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塞利托轻声道。
莱姆问:“罗恩,咖啡店的情况怎样?有什么发现?”
“大约十点四十五的时候,有个穿深蓝色工装的男人进了店。随身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店里上了会儿网。”
“蓝色工装?”塞利托问道,“有公司标志吗?或者身份证件?”
“没人注意,不过现场的阿冈昆工人穿的制服也是一样的深蓝色。”
“具体形容一下?”眉毛眼睛已经全皱在一起的警探继续追问道。
“很可能是白种人,四十岁上下,戴眼镜,黑帽子。也有几个人说并没有戴眼镜,也没戴帽子。至于头发颜色,有说金发的,也有说红发、黑发的。”
“什么目击证人。”莱姆轻蔑地哼了一声。就算某个嫌疑人赤裸上身当着十个人的面开枪,事后在每个目击者的证词中,也很可能出现他身穿不同颜色t恤的十个版本。当然,在过去的几年间,莱姆对于目击证人证词价值的怀疑多少有所减轻——这都要归功于萨克斯高明的审讯技巧和凯瑟琳·丹斯的肢体语言分析能力,后者证明了这种分析方式充分的科学依据,并能在绝大多数审讯中得出一致的结果。然而,这依旧不能完全根除他心底的怀疑。
“那这名穿工装的男人干了什么?”莱姆接着问。
“没人说得清,当时现场一片混乱。他们说只记得听到一声巨响,整条街都被刺眼的白光笼罩,然后所有人都惊恐地往外跑。没人记得这人去了哪里。”
“他把咖啡也带走了?”莱姆又问。饮料杯是个好东西,就像身份证件一样,会因为牛奶、糖分和其他添加剂的黏性而留下使用者的dna、指纹及其他重要线索。
“恐怕是的。”普拉斯基答道。
“该死,你在桌上有任何发现吗?”
“有这个。”普拉斯基从牛奶箱里抽出一个物证袋。
“空气?”塞利托戏谑地眯起眼睛挠了挠啤酒肚,仿佛下意识地宣泄着对自己近来节食效果的不满。
然而莱姆却看着空空如也的证物袋勾起了嘴角:“干得漂亮,小子。”
“干得漂亮?”塞利托不解,“明明什么也没有。”
“这是我最乐见的证物,朗。看不见的线索才是最棒的,这一点我待会儿解释。现在我对黑客更感兴趣。”莱姆笑道,“普拉斯基,咖啡厅的无线网络查过了吗?我刚才想了想,估计他们没有吧。”
“是的,您怎么知道?”
“他可不想冒险使用垃圾网络,恐怕是用某个手机热点登录的。我们必须查明他是如何黑进阿冈昆电脑系统的。朗,让计算机犯罪部的人查查,请他们联系阿冈昆网络安全部的人。帮我看看罗德尼有没有空。”
纽约市警察局计算机犯罪部是由约三十名警探和辅助人员组成的精英调查团队。莱姆有时会和其中一位叫罗德尼·萨内克的警探合作。在莱姆眼中那位警探是个年轻人,但其实并不清楚他的真实年龄。那人身上有一种稚气,衣着随意、不修边幅,还有一头黑客常见的蓬松乱发——这种形象通常很是减龄。
塞利托打了电话,简单吩咐了几句便挂断了,告诉莱姆,萨内克会立刻联系阿冈昆的技术部门,调查黑客入侵电网服务器的细节。
库柏几乎是一寸一寸地检查着线缆,一边问道:“就这些吗?”言罢提起一个装着变形小金属块的物证袋,就是那些像霰弹片一样的金属,又补充道,“当时路上行人不多可真是万幸。这要是发生在第五大道上,恐怕得死几十人。”
莱姆无视了他的感叹,把注意力集中在萨克斯身上。他看到萨克斯的双眼正直愣愣地盯着那些金属颗粒。
于是,像要故意打断她对金属粒的注意一样,他刻意用格外严厉的声音说:“各位,赶紧行动。我们该工作了。”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