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了过来,大事更糟!”
话虽如此,刘文静总觉得是个大好机会,就此轻轻放过,一无作为,怎么样也有些不甘心。
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咱们找个借口出兵,就说赴援东都,王威、高君雅一定不会疑心,然后兵出天井关,攻其不备,不就成功了吗?”
“不行。”李世民摇摇头,“出兵要先奏准,若是自由行动,王威他们一定会起疑的。”
“那就这样说法,河南有事,咱们不能不加意警戒,多派部队沿黄河巡逻,一有机会,立刻渡河。为了布防而调动,在留守的职权以内,不须奏报请准。”
“这倒可以考虑。”李世民点点头,心中在想:如果虬髯客作战不利,渡河助以一臂之力,可以发生很大的作用。当然,他这一打算不会告诉刘文静的。
“那么找裴玄真来谈一谈如何?”
得到了李世民的同意,刘文静立刻派丁全到晋阳宫去请裴寂。但真巧得很,丁全还未出门,裴寂正好来了,神色匆匆,不像是无事来闲谈的。
“肇仁正要派人去请你。”李世民说,“咱们有件事得商量一下。”
“怎么,你已经得到消息了?”裴寂问。
“什么消息?”李世民愕然不解。
“咱们进去谈!”刘文静说。
到了密室,裴寂报告一个刚自留守府得来的消息:“刘武周从雁门关发兵了!”
李世民一惊。“是攻太原?”他问。
“不像攻太原,是取娄烦。”娄烦在太原西北,那里也有一所离宫,名为“汾阳宫”。
“刘武周跟突厥有勾结,这要引起外患了,是一件可虑之事。”李世民不安地说,“我父亲怎么说?”
“他认为机会快到了!要我来告诉你,要沉着,不可轻举妄动,一切听他的意思。”
“监副,留守是怎么个意思?”刘文静兴奋地问。
“现在还不能决定,要看刘武周的动态。”裴寂又重申李渊的指示,“总之,记住一句话,一定要沉着,一切听他的意思。”
因为有“不可轻举妄动”的告诫,增兵巡河、相机南渡的计划,自然是打消了。李世民每天照旧在刘文静那里饮酒下棋,在表面平静的生活中,密切注意着刘武周的动态。
由于得了突厥所援助的大批好马,刘武周进兵神速,攻下娄烦,盘踞汾阳宫——那里有五百宫女,刘武周把她们当作礼物,送给了突厥。但是,他却不敢南下攻击太原,因为他知道李家父子不是好惹的。
在刘武周一进雁门时,李渊就下令整顿城防,准备坚守——而这只是做给王威和高君雅看的一种姿态。等听说汾阳宫的五百宫女,哭哭啼啼,将要出关时,他下令召集守将牧令会议。
以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为首,晋阳宫监副裴寂、晋阳令刘文静,以及各军郎将、校尉都奉召到了留守府大堂,李世民并无官职,只能在暖阁屏后,悄悄旁听。
李渊全副戎装,出临大堂,等部属分班参拜完毕,他站起身来,徐徐说道:“刘武周自雁门进窥,攻占娄烦,盘踞离宫。我是太原留守,如果放纵刘武周,不加诛讨,这是轻弃守土之责,其罪当死。可是发兵得要有诏令,皇帝远在江都,一来一往,缓不济急。诸位看,我应该怎么办?”
满堂静寂无声,只见大家面面相觑:有的拿不出主意;有主意的自觉不便首先发言;还有些人在没有想主意以前,先要研究一下留守作此征询的用意何在,如王威和高君雅就是这样的想法。
“寇势日逼,要及早为计。”李渊又说,“诸位有话尽管说,毋庸顾忌。”说着,视线射向两位副留守,示意他们率先发言,作为倡导。
王威和高君雅还未开口,人丛中冒出一个响亮的声音:“为了国家的利益,留守应该专断独行。”这先意承志的人,是司马刘政会。
有人一开了头,跟着说话的人便多了:“将在外,君命尚且有所不受。留守负专关之寄,理当发兵讨贼。”第二个说。
“事机紧迫,延误不得了!”第三个说。
“是的。”第四个说,“坐而行,不如起而行。我们愿效前驱。”
于是议论纷纷,争相献策,却没有一个主张保守慎重的。王威和高君雅眼见士气如此,不便提出异议,两人对看一眼,取得了默契。
“留守!”王威作了一个结论,“大家的看法都差不多,以早日剿灭乱贼为上策。我想,可以一面上奏,一面发兵。这样双管齐下,君命戎机都可以兼顾了。”
“高明得很!”李渊点点头,转脸问高君雅,“君雅兄的意思呢?”
“自然要迅赴戎机。”
“那么,我决定照两位的意思来办。”李渊面对部属,提高了声音说,“诸位的意见都是一致的,我以诸位的意见为意见。不过虽说迅赴戎机,却也不可轻率,总期事出万全,一鼓荡平,才不至于让刘武周四处窜扰,为害民间。诸位回去,立即备战,一切进剿方略,我跟两位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