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楚剑自己比赵云名气还响,但是为了避嫌,他就不亲自出面做这件事。
而且做先生这事也比较麻烦,需要比较沉稳的性格和耐心,而他恰恰最缺的就是这个。
赵云如果做了学院的武术老师,这好处可是大大的有。
以后培养出来的人,都是他的弟子,说不定都是曹军未来的大将,大将是什么概念?那可都是统领千军万马的人物,一人拥有一支军队,在曹军中,像楚剑这种领军三千人的大将比较少见,而大多数都是领军在二万至三万人的。如果是名将,诸如夏侯惇、典韦和许诸,最多时领军可达五万之多。
设想一下,如果赵云教导出这样的大将几十人,那会如何?
光凭师徒这层关系,赵云以后的人脉就会不得了,足以有翻天覆地的能力。
但是归根到底,赵云是楚剑的人,最终受益的还会是他。
接下来说说华佗和福伯。
他俩一个是楚剑的管家,一个是他的挚友。
让华佗去教流民一些基本的医术和一些关键时刻的急救措施。
楚剑想着,到时候让他们部分人直接跟在羽翎军的队伍后面,起到后勤保障的作用。
而福伯最主要则是教授流民一些基本的礼仪和做人的道理。
其实也就是变相的洗脑,让他们去感恩楚剑对他们的知遇之恩,这样他们久而久之,就会心里有个概念,他们始终是欠楚剑一个人情。
虽然他们现在是流民,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他们哪天不会凤凰腾达。
楚剑还招了一些许昌的读书人来到这里,作为辅导员和一些附属课程的老师。楚剑交给他们的任务,是凭借他们的学问,教这些流民们认字读书。同时,他还发下话来,他们教这些流民,有不懂得直接问自己。如果他们教的好了,楚剑还会给他们个一官半职。听闻这个消息,他们教书的积极性立马就被调动起来了。
这些读书人,大多也是寒门出身。本身根本就没有接触到楚剑这等大佬的机会,现在可以有机会得到他的教导,一个个都挤破头要过来,毕竟大汉为官的机会真是太难得了!
这可是一步登天的良机,谁不想捡天上掉的馅饼?
由此一来,他们一个个教书都尽心尽责,教到生气的时候还会拿出小鞭子抽打,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鞭子不管用,而且容易坏。所以他们研发了戒尺这个神器。
楚剑看到他们发明了戒尺,不禁有些惊讶。当他听着流民们每天连绵不绝的惨叫声时,也是感到一阵好笑与欣慰。
现在楚剑为了让流民们更快的识字,设立的了一门最基础的学科一拼音。这个东西易学上手,他先把拼音交给了老师们,然后再让其教给那些流民们。虽然拼音对他们来说很新颖,但确实好用,容易上手,他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更有甚者还没日没夜地研究起来,最后,福伯仅仅用了一周就完全掌握了,然后又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让所有的读书人都会熟练运用拼音了。
看到他们这个进度,楚剑感到十分惊叹,然后又对他们考核了一番,发现他们是真的完全掌握了之后,他不禁一阵汗颜,想想前世自己当初学这东西尽用了两年的时间,真是感到难以启齿。
除了推广拼音之外,他还干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那就是对造纸技术的推广。
这样一旦有更多人学习了这门技术,那么他以后就能更快的获得新的纸张,增加自己的报纸的数量,让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报纸,从而在媒体上,获得绝对的主动权。
楚剑清楚地记得,《三国志》上曾写到,一直到了晋朝,造纸术传到长江流域,依赖着那里丰富的造纸原料才产生比较好的纸张,才得到了普遍的推广。
而事实上,正是因为蔡伦的出现,纸张在晋朝才得以优化普及,导致文化飞速发展,这才间接导致了隋朝科举制的产生与推行,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由于楚剑的出现,这些事情都被提前了,到时候说不定就没蔡伦这人什么事了。
楚剑传授他们造纸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院初期,他希望所有的流民手上都有一本教科书,以便他们更好的学习知识。
在一些人掌握了造纸技术后,他便大量的投入生产。
楚剑看着一叠叠厚厚的白纸张,心中很是宽慰。
他要靠着这些纸为他老爹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还要用这些纸印出更多的报纸,让其成为无形中杀敌的利器。
楚剑早上在书院,下午的时候,会去农田看一看自己的田地。
他已经种了第四波的土豆和番薯了,在他开开心心种地的时候,外面的屯民们也是深受鼓舞,一个个干起活来也变得卖力了,晚上读书也开始认真识字,再也没有丝毫的怨言。
在他的领导与亲自以身作则的实践下,整个许昌郊外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精英书院与改革屯田制走上正轨之后,荀攸负责的纸张制造以及书册印刷也是越发熟练。
从他接手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