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林当初任命齐大老爷做考试院院长,肯定是不安好心。这个事实,早已被顾远东和齐意欣在去倭国之前,就讨论过很多次了。
李绍林一直等到他们从倭国回来才下手,已经让顾远东有些意外了。他原以为,趁他们不在江东的时候,向齐大老爷和齐家下手是最好的时机。为此,他们还联系过在京城做政务总长的上官辉和齐大老爷的嫡长子,新朝的财务总长齐意正,让他们多盯着李绍林那边。如果李绍林设套子,让他们设法搅黄了。
顾远东对上官辉和齐意正的能力还是很信赖的。
如果齐大老爷真的中了人家的圈套,捅了篓子,上官辉和齐意正肯定要提前通知顾远东。
可是现在上官辉和齐意正一个字都没有,却是顾家在京城的办事处发来的电报。因为这件事,已经是递了状纸,上了衙门,板上钉钉的。全京城都在风传,就连江东、江南和江北,大概明天的报纸也要大幅标题刊登此事了。
这件事,据说是新朝成立以来,最大的政府官员腐败的案子,而且又是跟秋闱有关,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从上到下都将目光转向了顾远东这边。
因为大家都知道,齐大老爷是江东督军顾远东的岳父。而齐大老爷这次犯的事,如果定罪的话,一定是死刑,会不会查抄家产就不知道了。
此时齐家也是人心惶惶。
齐二老爷的大儿子齐意礼本来在京城主持齐氏百货的开张事宜,得知此事,先发电报,然后就坐了齐家的大船,一大早往东阳城赶。
齐二老爷看见电报,心里也是一沉。不过想着有顾远东相助,齐大老爷又是官迷,连家里的万贯家财都不放在眼里,应该不会去贪考生那些微末的银子的。——这件事,一定是有误会,或者,齐大老爷是被属下所累。他作为主官,只要不是直接跟那些贿赂银子有关,顾远东就一定能把齐大老爷从牢里弄出来,最多被罢官免职,一辈子不能出仕,对齐家来说,反而还好些。
所以齐二老爷就把电报按下,没有跟齐老太太说起,担心让齐老太太受惊,有个三长两短就不好了。
齐意欣那边,又大着肚子,马上要临盆。齐二老爷也没有去跟她说这件事,只想着等齐意礼回来,他就让齐意礼上门去找顾远东说说情。
顾远东这边,却觉得有些不妙。他赶紧派人给上官辉和齐意正拍电报,想问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上官辉那边很快就回电,只说了两个字,“棘手”。而齐意正那边音讯全无。
连上官辉都说“棘手”,那一定是问题不小。
顾远东想了想,就派人去《新闻报》的报馆,问严先生那边知不知道有关齐大老爷的消息。
各地的报馆都在京城有办事处,而《新闻报》作为新朝最大的报纸,在京城的人手更多。而且李绍林有意将此事渲染得天下皆知,严先生那里的消息一定更详细。
严先生果然收到京城的办事处传来的消息,因是新闻机构,又是李绍林有意放出的消息,就比顾家仓促之间得到的消息要细致全面。
就算顾远东不派人过来,严先生也想着要去顾家走一遭的。
现在顾远东派了人过来,他就将从京城传回来的材料收好,带着一同来到顾家大宅,和顾远东说话。
在顾远东的外书房里,严先生坐定下来,就将那份从京城传回来的材料送到顾远东手上,道:“督军,这是齐大老爷的案子。”
顾远东接过卷宗,一目十行地看起来。
严先生坐在一旁跟他大致说了一遍,“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这次秋闱,有个汪姓学子考入三甲,按成绩的话,本来要授政务处的事务官。可是发榜以后,有一些考生看见这个结果,十分惊讶。原来这个汪姓学子是从江南过来的,家里非常有钱,但是他本人,不学无术,据说连字都不认得,居然能高中这样的名次,就让各位落榜的考生非常不服。”
顾远东抬起头,扬眉问道:“这位汪姓考生不识字,别的人是如何知道的?——如果他想作弊,这种事不应该遮着掩着,不懂也要装懂吗?”
严先生苦笑,“这我也不明白。但是据告状考生的供词来说,说这个汪姓考生十分高调,一来京城,就仗着有钱,天天秦楼楚馆,夜夜笙歌,又经常纠集别的考生一起吃喝玩乐,号称自家有钱,这一次家里给他找了路子,他就算是不识字,也考的中。”
“本来大家开始以为他是说笑,后来有人促狭,试了他一试,发现他真的不识字!——当日他在很多人面前出丑,气得要命,临走的时候放下狠话,说那个捉弄他的人,他会保证他们考不中……”
顾远东叹口气,阖上卷宗,右手揉着额头,道:“……然后,他考中了,那几个被他‘诅咒’的考生,就没有中?是不是?”
严先生严肃地点点头,“正是。此次就是那几个跟这个汪姓考生有过节的考生告的。说起来,这位汪姓考生着实不会做人,身边的小厮居然被人收买,将他跟……齐大老爷交易的证据偷了出来。然后,这些考生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