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点半钟左右,郑峰一行走出招待所,向南,两分钟以后,他们走进了县委大院。
刘副队朝黄启明望了一眼,两个人走出店铺,跟了上去。
在传达室的门口,一个人将两个揽在小门外。
黄启明从口袋里面掏出工作证,在此人眼前亮了一下,此人便将小门打开了。
话分两头,我们现在说说刘副队这边的情况。
大约是在八点十五分的样子,张小松走出文化局,手上是空的。在文化局前面的花坛边,停着一辆凤凰牌轻型自行车。
张小松骑上自行车径直朝大门口走去。
刘副队示意黄启明留下,自己大步流星地跟了上去。
张小松摁了几下车铃,从传达室里面走出一个人,将大门推开。
张小松和门卫师傅摆了一下手,将自行车骑了出去。
上班的时间是八点,张小松刚上班就离开办公室,张小松这是要到哪里去呢?
张小松走出大门以后,门卫师傅将大门关上了,张小松的面子还是不小的,他连进出大门都不用下车子。
刘副队走出小门,看到乐子华已经打开了车锁。
刘副队大步流星走了过去,一边推自行车,一边道:“你还呆在店铺里面,我跟上去。”
乐子华退进小人书店,刘副队骑上自行车朝百货公司南门市部方向走去。
张小松车速很快,刘副队远远地跟在后面。在百货公司南门市部的西边七八百米处,有一条路朝南通向县人民医院,张小松左拐上了这条路。
根据当时的情况,刘副队应该加快速度,张小松左拐之后,就脱离了刘副队的视线。但刘副队没有加速,他仍然按照原来的速度,根据多年的经验,如果被跟踪对象在拐角处回顾的话,跟踪就已经失败了,加快速度不就是告诉对方“我在跟踪你”吗?
张小松在医院的大门口,有一颗迎客松。张小松将自行车停在树下。
刘副队将自行车停在了邮局的门口,然后走了进去,站在邮局的窗户里面正好能看到迎客松和站在迎客松下面的人。邮局里面人来人往,显得很繁忙。在窗户旁边的墙上有一个橱窗,橱窗里面放着当天的《人民日报》,刘副队就装着看报纸。
在橱窗前面,还有两个人在看报纸,一个老者带着一副老花镜在认真地阅读着报纸上的内容。还有一个三十几岁的中年人,他一边看,一边在本子上记着什么。记完之后,他就走了。在文革中,革命的形势瞬息万变,绝大部分人都是通过报纸上的内容了解国家大事的。
那棵高大的迎客松在医院大门右边五六十米的地方。
张小松的屁股搭在自行车的坐垫上,左脚踩在车后座上,他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包烟,抠出一支,用打火机点着了,吸了几口之后,捋起衣袖看了看手表。
张小松应该是在等人,他在等谁呢?一月二十五号下午,郑峰一行两次走进县委大院,张小松是不是有点坐不住了,也或许是张小松的同伙坐不住了,他们相约在这里见面,商量下一步的对策。
刘副队看完了《人民日报》社论之后,和张小松见面的人还没有到。
张小松看了看手表,又朝大街的北头看了看,然后骑着自行车沿路返回。
刘副队看了看手表,时间是八点五十分,张小松在迎客松下等了二十分钟左右。
刘副队骑上自行车尾随而去。
张小松骑着自行车进入县委的大门,张小松的自行车还没有到跟前,大门就打开了。
这里,笔者顺便交代一下,按照常理,县委的大门在白天应该是敞开的,当时,经常发生群众上访的事情,所有,县委大门在一般情况下只开小门。
张小松一路打着招呼走进大院。
刘副队将自行车停在裁缝店的前面,然后走进小人书店。
张小松这次外出非常诡异,难道是约他见面的人临时有事失约了?难道是约他见面的人发现有人跟踪张小松?
不一会,黄启明走出了县委大门,闪进了小人书店。小人书店的板凳上坐着七八个小孩子,不时还有一两个小孩子往店铺里面走……就读书而言,看小人书,在那个年代,是孩子们唯一的选择。
“黄启明,你看见张小松了吗?”刘副队走到黄启明的跟前小声道。
“我看见他进了文化局。”
“我们在这里耐心等待,他很快还会出来。”
九点二十五分左右,张小松果然推着自行车出来了,这次,他走的路线是先向北,再向西。
向西的路就是湖滨路,按照这个路线看,张小松应该是回家。
刘副队和黄启明一前一后,跟了上去,黄启明在前,刘副队在后,两个人之间保持着三百米左右的距离,而黄启明则和张小松之间保持着五六百米的距离。
这次,张小松的车速并不快,这和第一次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九点四十分,张小松在湖滨公园的大门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