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刀这么简单。
“整军?”
“不错,儿臣的意思确实就是整军。”
弘治自登基以来,就不是一个摆烂的皇帝,他一直想的是拯救大明,只不过受限于能力和眼界,所能做的,也就是文官所告诉他的那一切。
现在朱厚照给他提出了新的东西,事情又会变得不一样了。
“怎么整?”
“父皇,儿臣看过朝廷军屯的收入,那就是一笔糊涂账,要想把这笔账扯清楚,那是极难极难的。但军屯的粮食大幅下降,却也直接说明,边军的腐败已经到一种触目惊心的程度,因而若要整军,只有四个字,另起炉灶。”
军屯的土地大多已被兼并,卫所制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原本亦兵亦民的边军现在都是无地的苦哈哈,战斗力大幅下降,这是事实。
而京营之中,十二团营和上直亲军一样有‘和平病’,早已不如当年的悍勇。
说到底就是时间久了,腐败了,战斗力下降了。
弘治皇帝大约明白过来,“太子的意思,是在十二团营之外,另设数营,重新整编操练。”
“对,但人数要从十二团营本身抽调,只选刚猛勇武的锐卒,哪怕只选出三万人,那么我们父子也要认,这之外,无非就是重新再招募罢了。”
皇帝问道:“可大明的北方绵延千里,若是只以这几万精兵,似乎并不能如何。譬如我们驻守大同,那么鞑靼人可以在宣府寇边。”
“父皇,怎么吸引敌人主力,这是战术问题。但我们父子有没有这样一支力量,则是战略问题。退一万步说,小王子只击弱处,那么咱们至少可保京师无虞。只要京师无虞,咱们就有时间、有力量把边军的烂账理清楚,总有一天,大明千里防线,处处都是精兵。此外,另起炉灶的目的,并非只在于鞑靼,也在于兵部。”
现在京军十二团营不仅没有强大的战斗力,而且在人事、财务等问题上都由兵部直接管理。客观上造成皇权被削弱的局面。
而朱厚照要从中将起精锐给抽出来。
这事自然会有反对的声音,
可如果鞑靼人的威胁近在眼前了呢?
不这么做便不行了呢?
“外部的矛盾有时可以转化为解决内部问题的助力,父皇可还记得儿臣说过,儿臣可从来不做没头没脑的事儿。五百人的吃喝虽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可若要说为了这点银子就得罪鞑靼,招致兵祸,那怎么都不值的,那帮文人呼天抢地,心中骂着太子轻佻误国,他们哪里想过,儿臣早就想过这一节。”
“除此之外,儿臣还以为鞑靼人寇边是小王子既定的目标,他们想得是恢复大元荣光,和咱们有没有礼貌没关系。所以这鞑靼使团是可以得罪的,这事儿不干白不干,但干了,也不仅是为了省钱,而是把所有人都绑上战车,现在大家都知道了,鞑靼人得罪了,没得选了。”
“继而父皇就可以告诉他们,鞑靼人快则一两年,慢则年,必会大规模寇边。于是当然需要整军!”朱厚照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弘治皇帝是压根没往这一节想。
“原来照儿也是故意得罪鞑靼人?!”
“算是……七分故意吧。”
皇帝的心头巨震,祖宗保佑,他这个儿子生的,可真是太厉害了!
“整军时要从十二团营抽出精锐,且不再列于兵部归属,而是直属于皇帝,太祖、太宗都这么干过,父皇当然也可以。兵部只有调查、整理、储存这些士兵户籍等资料的行政权,不再具有调动这部分精兵的调兵权,至于那些老弱病残,就暂时先留给他们,日后再说。这样一来,父皇作为皇帝的权柄将会得到大幅度增强。”
圣人之书大抵不会写这样的政治斗争,
刘健、吴宽这些弘治皇帝的老师们一个个都是理学卫道士,他们当然也不会教弘治皇帝这些。
所以弘治皇帝要么生而知之,要么就有一块知识盲区。
现在则不同,他有个儿子!
“到那时,朕才算一个真正的帝王!”
朱厚照这鸡汤灌得好,弘治已然激动了起来。
“父皇本身就是一个真正的帝王。但……”
“但什么?”
朱厚照笑着说:“但如果有儿臣的助力,父皇便会如虎添翼。”
“哈哈,不错!朕与太子这才叫真正的上阵父子兵!”
弘治皇帝心中流淌过暖流,
他也是看史书的,古来多少帝王和太子的结局悲惨?一家人搞成了仇人的例子实在太多。
但他是幸运的,
上次他特旨太子领了腾骧左卫一营兵马,其实这是没道理的。
太子领兵,在大多数的朝代都是要造反的迹象。
但那之后,太子倒也没对这一营兵马表现出太多的热情,不过就是令人多加操练。
且那南宁伯毛荣,实在也不堪大用。皇帝一直在等着儿子过来说换人,但眼下仍在用着。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