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回答道:“这事早大半年前就说定了,只是时机不当所以压着给谁也没讲。订的潘家十七姑娘,选了一个同嫁的,刘家四姑娘。”
“刘家,那个刘家?”张齐贤就想出来,汴梁城还有那个刘家够身份。
刘承没回答,只是拱了拱手后转身离开。
刘承走远,吕蒙正才淡淡的说了一句:“还能是那个,刘安的四妹。这事,应该反对一下。只要表个态度,至于反对的结果是什么不重要。”
寇准没接话,他已经打算保持沉默。
向敏中说道:“不是应该表个态度,而是应该反对,这事不行。”
张齐贤双那个厚棉袋中取了一只包子塞进嘴里,只当没听到。
向敏中又说道:“这事一定要反对,佑哥儿最多只能娶一个。”
“呵呵。”张齐贤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向敏中说的没错,这事确实有点离谱,重臣们都知道刘安与佑哥儿的关系有多近,赵佑娶了刘安的妻妹,又娶了刘安的亲妹子,这事现在看起来或许没什么。
将来呢?
一个皇后、一个贵妃。
满朝的文官那个能容得下后台这么硬的一个家伙存在于朝堂之上。
寇准依然保持沉默。
向敏中没错,但是在寇准眼中作人有时候要圆滑一点,太过耿直不好,向敏中就是太真,太认真。
寇准已经预感到,这事王旦都未必支持向敏中。
王旦虽然耿直,但在关键的时候也有圆滑的一面,向敏中就是太简单。
果真,早朝开始没等皇帝开口,各人施礼完毕向敏中就站了出来,他不习惯叫自己的门生、故吏先出来当炮灰,有事他会自己上。
“官家,臣以为官家为佑哥儿选的亲事不好。”
一个开场白之后,连草稿都不用打,向敏中脱口而一千字的谏言。那意思就是,佑哥儿现在是王爵,定亲是没错的,但不能这么订。
可以选刘安的四妹,也可以选潘家十七姑娘。若想再加一人,可另选一家,但不能是这两个人一起。
至于理由……
提到理由的时候,毕士安站了出来:“向公,老夫以为一个亲王定亲,没那么多讲究,这是官家的家事,非朝事。”
毕士安不是出来反对的,他是来提醒向敏中的。
一句话,向敏中回过神来了。
没有人说过赵佑就是太子,那么他现在若提出他所谓的理由来,那么算什么,他内定赵佑就是太子了。
几年前先帝立太子的风波他们这些人谁能忘记,有多少人被发配、被流放、被贬官。
冯拯到现在都没办法回到汴梁来。
除了寇准与冯拯相互看不顺眼之外,当年的事情其实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
皇帝笑而不语。
这一招是刘娥给他支的招。
刘娥既然无子,她想在皇宫内生活的好是一定要巴结皇后的。
同时,刘娥也想依靠刘安的帮助。
所以刘娥给了皇帝一个建议,赵佑先订亲然后等几年正式成亲,有了子嗣之后再立太子不晚,皇帝正当年,就算晚上十年立太子也没问题的。
既然不是太子,那怕所有人都认为赵佑是唯一的太子人选,可毕竟没有正式的名份。
皇帝的儿子,受封王爵,那也只是一个小孩子。
订亲,娶谁就不是国事,只是家事。至于将来立太子,已经正式成亲之后,朝堂之上这些人也没办法管,总不能休妻再立太子,这事不合理。
向敏中站在正殿正中还是说道:“官家,臣依然认为不合适,安平侯深受皇恩,他竟然,竟然……”
向敏中真是说不出口,他想说刘安也不知道拒绝一下。
皇帝这时开口说道:“拒绝了,代远在占城为国征战的韩国公也拒绝过了,五次拒绝,一直到昨天其母回汴梁,这事是妇人们订下的。儿女亲事,你们那家不也是妇人们相看,最终定下呢?”
向敏中无奈施了一礼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张齐贤出例:“官家,依礼这事臣以为要这么办,这么办……”
张齐贤不想阻止这事,刘安权势再高又如何,等赵佑真正当皇帝的时候张齐贤认为自己的树都长到碗口粗了,将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所以张齐贤站出来只说礼节部分的一些常例。
比如,从现在开始就要派出老宫人去对刘安的四妹朝廷为期一年的培训,从讲话的方式、走路的姿势再到茶、花、乐、义等等开始上课。
反倒潘家十七姑娘没这么复杂,大贵族家出身这些东西都是从小学习过的。
朝班内向敏中问寇准:“寇公,你真不管?”
寇准摇了摇头:“不是我不管,而是我也管不上。说句你可能不信的话,你以为刘安很在意这皇亲的身份?你可知道胡旦赴倭岛,刘安秘密给胡旦了一份章程。倭筑紫岛在大宋之外,无数是
草小说